文戈本以为陈记的冲锋是来送死,却不曾想到自己后方竟然出了问题!
陈元领兵杀到时,文戈似乎便明白了怎么回事,这两人背地里一直猜忌自己,恨不得蒙上就打一棍子,而文戈自以为拥兵自重,便觉得这二人不敢轻举妄动。
谁知道陈元一来,喊了几声,竟然有大批军士,头也不回地就去了陈元帅旗下...
文戈的部将急了,扬起长枪便杀了几个逃兵,怒喝道:“再有潜逃叛敌者,杀无赦!”
然而这铿锵之语,并不能阻挡那帮眼里是钱的溃兵。
部将拦之不住,只得向文戈询问,文戈回首望了望正在同陈记的汉军浴血厮杀的军士,又看了看这边倒戈投陈元的匆忙的军士,静静地跟部将说:“你且去前线指挥御敌,我在这稳定局势。”
那一瞬间,文戈似乎看清了这个社会的本质...这本就是个功利的社会,所谓无利不起早...
当土匪的最想干嘛?无非是为了钱,而文戈不一样,他是土匪之首,却不行匪事,还常常镇压手底下的不义之举,声称“劫财不取命”,因为他想要的,不是钱财,而是一个公道。
关于魏延的公道,魏延是他最敬重的将军,文戈是第三次北伐时被魏延赏识,收为帐下亲将,年仅二十三的文戈第一次被人如此对待。
他认定,他愿意一辈子为了这个黑脸将军牵马执鞭,不曾想,魏延殒命定军山,被友军所杀...
一切来的太突然,文戈有些惊异,然后,其部属被分置到川蜀各地(陆黎也不例外)。
文戈十分恼火,昔日,他是一名为国征战的勇士,然而,仇恨使他落草,但却未曾泯灭他的本性。
文戈就是这么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杀了魏延?凭什么?他落草那一刻起,便是打着这个念头,表示一定要杀到成都宫前,对着满朝文武,问个清楚!
但他的部下,并没有他这个决心,也没有他这个觉悟,对于物质,信仰实在是不值一提。
文戈望着逐渐奔走的乱兵,和那些拼死阻拦乱兵的亲兵(文戈所培养的军队),心里骤然一沉,眼角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而下:“都给我住手!”
亲兵们顿时一哆嗦,纷纷回首望着文戈,大呼:“将军,再不阻拦,军士可都跑光了!”
看着面色急虑的士兵们,文戈叹道:“吾有你们足矣...”
文戈略微点了一下,约还有四百余人,而前线拼杀的人,也不过一千人罢了...
两向夹击之下,文戈所部溃乱开来,纷纷败走,副将冲着文戈大喝一声:“将军,你先走,末将断后!”
文戈看着这个人,他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他发自心底的感激了..
文戈充满感激凝视着这个勇敢的小将,重重地点了两下头:“你叫什么名字?”
“彭林。”那人答了一句,转身投入战斗。
文戈暗暗发誓,定要记住这个名字,随后便带着数人,抄着平坦之地侧面的陡坡,溜走了。
然而他不知道,几年之后,这个义勇的小将,将会威震西凉。
须臾后,陈记领兵杀穿正面战场,引着骁骑直冲匪兵战阵,只认衣服不认人,瞥见不是汉兵战服的人,一律杀掉!
如此下来,就连陈元的手下都惨死不少。
此时此刻,匪兵大营里囤积的王睿精锐,于此时忽然列队,排阵于寨前待命。
宗理知道陈元是个见风使舵,为了活命六亲不认的人,这种人,留着只能是一个祸害,不如用完除之,他将此事告知王睿,要求王睿伺机杀了陈元。
王睿是个聪明人,明里稳住陈元,暗地里嘛...王睿亲自带着短兵入裴超之寨!
裴超一见有人闯进来,还提着明晃晃的弯刀,顿时大惊,顶着无力的身子,向侧边一滚,一下子载到地上,哀呼一声,而王睿的弯刀已经斩下...
解决了裴超,王睿提着其首级,大步迈向阵前,将那圆滚滚的东西用力砸向地面,怒喝一声:“再敢为匪者,如此下场!”
场面寂静无声,众人皆寒蝉看着那血红的头颅,不禁捏了把汗。
随后,王睿带着人马沿着陈元离去时的路,径直杀上,背击陈元!
陈元呢,正胸有成竹地扫荡着文戈残部,心中还构想着说不定能在官府谋个什么差事...
王睿的战刀使他的幻想彻底破灭!
王睿提刀径直杀到陈元跟前,面对惊恐不已的陈元,一刀砍去,陈元便一命呜呼了...
残余匪寇,皆惊慌失措,落荒而逃,被汉军两面合围,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战斗至天色微亮,整个银牙山上,已经是遍地是尸体。
猖獗已久的匪患自此剿灭,而汉军,仅出阵了两千来人。
奋战一夜的汉兵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打扫着战场,即便是疲劳夹身,但砍人的快感似乎还回荡在脑海里,吹着清晨的凉风,不由得心旷神怡。
文戈也没能出逃成功,逃到山脚时,宗理的巡山部队同他撞个正着,文戈被四面围住,抵抗一阵后,只身一人冲杀不出,被俘。
此战下来,匪军被俘人士约八百来人,将军三人,第二天天色大亮,军士们在银牙山脚下稍息一阵后,班师回朝。
这一战,几乎没宁启啥子事,他几乎没想到匪兵们败得如此之快,他本以为,自己还得往返几次搬运粮草呢..
陈记为前军主将,按理说功不可没,陈记也是欣喜若狂,此战大破匪军,可比在东吴跟司马懿斗智舒服多了。
涪城,府衙。
陆黎坐于案牍之后,手中翻阅着涪城百姓的缴税情况,心中正思索着前线战事如何之时,忽然一快马仓促入府,上前一拜,道:“禀大人,捷报!”
“捷报?”陆黎顿时惊立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地说,“从速报来!”
那人遂从怀里摸出一封手书,念道:“禀大人,末将陈记,军师宗理,今日大破匪寇五千余人,俘虏匪军八百余人,斩杀匪首陈元,裴超,生擒匪将文戈,现已班师。”
念毕,那人将手书呈上,陆黎接过手书,仔细看了一遍,大喜,拍手道:“哈哈,汶上,宗理果然不辱使命,你且下去,好生休息!”
那人欣然而去。
左案朱羽仰面看了看陆黎,微笑道:“大人,陈将军真乃勇将也,此番竟然能两日内大破这股匪患!”
陆黎笑笑,叹道:“此绝非陈记一人之功哪..”
自己的人,自己了解,陆黎很清楚,这不是陈记所能起到的效果,如说是王睿大破敌军,那便好想一些,但此番王睿提领中军,八竿子打不着,由此,陆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了——宗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午间,陆黎亲自领着城内卫军以及大小官员至西门迎接,等候了一阵子,忽然林间路上响起了整齐踏步之声,再凝视而去,已能看见陈记斜依着大刀,催马而来了!
而此番迎接,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政府官员,还有大批百姓在城门边转悠,他们听说匪患已除,纷纷抱膝大笑,皆不信,而此时听闻陆黎亲自出城迎接,这才抱着打量的心理,往西门探个究竟。
只见陈记神采奕奕地骑着高头大马,起先一步到达西门,看见了陆黎,翻身下马一拜:“末将参见大人!”
陆黎连忙搀扶起陈记,喜道:“汶上快快起来,此番你等立了大功,定有重赏!”
陈记微微摇了摇头,面色端庄道:“大人,此番如没有宗先生,我军安能大破敌军?”
随即,宗理上前一步,也向陆黎拜了拜,陆黎看向宗理,含笑道:“宗理啊!我早就看出你是个不凡之人了!今为我所用,实乃如虎添翼啊!”
宗理笑着回道:“大人才是旷世英雄,在下不敢自道贤士。”
陆黎哈哈大笑起来,连道:“先生过谦了,速速入城,我要为你们接风洗尘!”
先锋队伍自此入城,后续则是王睿押着数百俘虏缓缓入城,简单向陆黎致意后便入了城。
百姓们自此心服口服,对这个新郡长,无不崇敬和爱戴!
于是涪城的内忧外患,就此打压下去,涪城再度恢复了生机,按照诸葛亮留下的政令,只要照办,各地都能焕发生机,但只是各地的官员层出不穷,一开始还有人督促,到了诸葛亮死后就陷入混乱。
陆黎别的做不到,他只能保证,这片沃土,在自己的手上,一定要焕发出新的样子。
建兴十五年四月三日。
历经两年的励精图治,涪陵,逐渐富裕起来,人口呈增长趋势,多有外地人士,听闻了涪城安定和谐,秩序稳定,纷纷来投,陆黎当然是来者不拒,毕竟,这年头,攥着人口便是王道!
同时,陆家军也新添了一员虎将——文戈。
文戈被俘后,经过宗理和陆黎二人的连番洗脑,终于愿意跟随陆黎,为国尽忠,但文戈表示,魏延的事,他始终放不下。
陆黎表示,我也是魏将军手下,如今,是需要我们忍辱负重的时候,好说歹说下,文戈选择了加入,同时和王睿,陈记等将军一拍即合,性格相投的他们顿时成了要好的兄弟!
涪城的生产能力也有所提升,两年下来,不禁交齐了公粮,反而还囤积下来两万担余粮,而陆黎也没闲着,兴建城墙,加固城防,时不时还派人在城外密林转一转,看看有没有土匪。
百姓也迎来了难得的安宁,在他们眼里,这个新郡长,乃是造物主,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在涪城,人人自食其力,陆黎每日都会往城内视察,看见为非作歹的,一个字——杀。
整顿法纪,闭门搞发展,以致于涪城的崛起,竟然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再加上刘禅理政不多,很多事情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也没怎么过脑子,而涪城在朝廷看来,也不过就是一个战略要地而已,打仗时地位非同一般,和平时不值一提。
陆黎的大刀阔斧,并没有止步于涪城,他的目标,是整个涪陵,他把目光放到了涪城以东的涪陵所属各县,乡,这些偏远的农村,这么些年一直自生自灭,陆黎派官员进入,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大力发展农业,最终的结果是,涪城同农乡之间联系更加密集,这个地方不只是农业发达,连商业都开始悄无声息的兴起了。
直到有一天。
中央官员下去视察各郡,到了涪陵边界时,忽然发现此地人流冗杂,虽然是密林之中,且能十步见一人。
他很奇怪,来到涪城外边,见到涪城把守森严,十分惊疑,向城门卫兵通报之后,竟然等了好一会,才把城门等开。
门一开便见得陆黎领人来迎。
二人相视一笑,陆黎知道此人乃是政府官员,便领着他在城中各地转了转,使那人大开眼界,城内繁华程度,完全不亚于成都!
巡完,陆黎还派人给他大摆宴席,让他品尝了一番当地特产,最后率领官员们毕恭毕敬地送走他。
直到这个时候,经过上报,朝廷才意识到,远处山区,一个地方的崛起。
消息在朝中传播开了,众人皆面面相觑,这个四不管的涪城竟然活了!?
这么多年来,陆黎从未向朝廷要过一兵一卒,也不曾上报功绩,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众人即将遗忘这个官阶不显的人时,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包括蒋琬,费祎在内。
朝廷中立刻出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两年前的论功行赏实在不公!如此良才,应当予以重任,而不是闲置一边!
很明显,这些都是李严的手下。
费祎也没闲着,为了在表面上掩饰自己的过失,也上书刘禅,言陆黎乃是治政之臣,当初的决定,哪怕是不公,但也见到了成效。
两边争着争着,得出了一个结论——陆黎是个文武全才,既能带兵,也能理政。
那么,其任用,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为将,还是?
最终,刘禅决定,旧职不变,既然陆黎如此善于理政,那就多干几年,反正前线尚无战事。
真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旨令,但陆黎欣然接受,他在涪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囤积粮草,增进人口,只有一个目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