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忙碌碌中,1896年很快就过去了。
约翰和安娜又年长了一岁,老亨特拉尔虽然身体和精神还都不错,但是毕竟已经上了岁数,各方面的情况都开始慢慢变坏。所以哪怕再不愿意,约翰也只能是慢慢接过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工作——说是管理,其实就是一个监督,他更倾向于把管理交给泰勒等职业经理人,然后派出大量的会计师们进行监督。
其他的时间和精力,约翰交给了筹建中的大学和中国留学生们。
其实如果认真说起来的话,约翰最近几年在医院的时间越来越少,目前只能保证每周一天,而且相应的学术“成果”也减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事情太多,他不得不分散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约翰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因为他的穿越,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提前出现或者提前完善了,比如说外科领域的局麻、血型输血技术、完善后无菌技术等等,这些都给外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消化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比如说abo血型以及后续的输血技术,历史上从提出到被广泛接受,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而这一个世界哪怕约翰的声望已经迅速提高,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经过认真考虑之后,约翰决定放慢一些脚步,等等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外科医师们。
所以到了1897年9月亨特拉尔医学院开学的时候,新生数量高达八十人!
1897年6月,除了两名外科医师和一个选择了生理学的学生之外,亨氏医学院第一届学生中的另外两人完成了两年住院医师培训,全部留在亨氏综合医院就职。一个内科医师,一个妇产科医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奥斯勒和凯利等人的高度认可。所以在两人正式入职之后,托马斯非常大方的开出了两千美元的高额年薪——这个数字,在1897年的纽约相当丰厚!
消息传出之后,亨特拉尔医学院的吸引力骤然大增!
要知道其实不光是亨氏综合医院,包括巴尔的摩的霍普金斯和纽约的哥伦比亚等医院都开出了高昂的薪水,甚至比亨氏综合医院的还高一些,只不过没有招到人罢了。所以当医学院七月份开始招生的时候,一时间人潮汹涌,报名者众多。
在详细征询过各个学科的教授意见之后,约翰把当年的招生名额定在了八十人上面!
去年才五十人,今年一口气便达到了八十人,这无疑给亨氏医学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仪器设备什么的还好说,关键是教师们的压力。好在约翰也不是盲目的增加学生,同时也在增加师资力量,两年间从欧洲挖来了二十多人,除了研究之外迅速投入到了教学之中……
亨特拉尔大学的筹备,也是一帆风顺。
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最简单的,无论教学楼、实验楼还是食堂等必备设施,在充裕的资金投入下都稳步的建造者。而作为体育运动的坚定支持者,洛厄尔和杜威都没有反对约翰建造大量体育设施的决定。总的加起来,新校园规模相当的庞大,建成之后至少可以容纳五千人同时就读。至于说难度稍大的师资力量招募,在约翰的高薪面前进展也相当顺利——只要承诺学校建成之后承担一定教学任务,除了高昂的薪水外,亨特拉尔大学将会立刻给对方提供资金进行科学研究。
不到一年时间,洛厄尔他们就招募到了十几位出色的科学家。
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顶尖人才基本上都在欧洲,在美国的太少了,所以这十几个人当中,唯一后世有名的是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而且让人无语的是,这位刚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密立根先生之所以愿意来纽约,并不是因为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个物理学博士,而是因为几年前约翰发表的那一篇论文!
没错,就是那篇揭示了电子存在的物理学论文。
虽然约翰这些年一直都避免和物理学家们接触,甚至不惜开罪很多大人物,但是当年的几篇论文在物理学界却影响巨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物理学家们对放射性、电子等概念的认识越深,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的影响力就越大!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的威力,可不是盖得。
所以后来靠着油滴实验获得诺贝尔奖的密立根,对约翰当然非常感兴趣,所以听说亨特拉尔大学筹建的事情后毛遂自荐,主动上门求职。当然,如果仔细去探究的话,洛厄尔招募到的七名物理学家之中,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可惜的是,约翰并不知道这位未来大牛的名字。
或者说即便是知道了密立根的名字,约翰也不会太过在意。在他看来,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实不见得能力就一定比同期的其他人强,除了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真正的大牛之外,很多人的成功都充满了偶然性。所以在约翰看来,重要的不是史书上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而是个人的态度和发展潜力。毕竟有了约翰的存在,无论老本行医学,还是外行的物理和化学,将来亨特拉尔大学的荣誉还能少了?
总之一句话,大学的筹建相当顺利。
按照洛厄尔的估计,恐怕用不了到1900年,最迟1899年亨特拉尔大学就可以投入使用,招收第一届学生了。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约翰只能不断地增加对大学的投入,开出一张又一张的巨额支票……
相比较来说,约翰?杜威就“实在”多了。
完全自主的亨特拉尔小学让杜威可以大展拳脚,而且那些中国小留学生们没有烦人的家长在身边,可以任由他捏扁揉圆。只要不越过底线,约翰几乎就是任他施为。当然,为了说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约翰?杜威也肯定不会胡来,而且正相反,出于美国人对黄种人的固有歧视,连这些”愚蠢“的东方人都能教好,不是更能说明问题吗?
抱着这种不能说出来的目标,约翰?杜威在这些中国小孩儿身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三十六名少年没有辜负约翰和容闳等人的期待,一年之中不但适应了纽约的环境,同时还都勉强掌握了英语,至少和教师们交流是不成问题了。在派驻的两名中文教师极为满意的回信之后,容闳放心的开始了第二批学生的选拔——这一次,数量达到了四十八人之多。而且和去年不一样的是,两江总督张之洞得知消息之后,派人送来了一千两银子,带动着一批乡绅跟着捐助,最终和五十八名孩子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万六千美元的款项……
带着欣慰,约翰让学校收下了这笔款子。
一万六千美元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可想而知要筹集这些钱对容闳来说多么的不容易。所以约翰把它们全都投入到了学校里面,建造了大量的体育设施,并且命令学校加强学生们的营养。一时间亨特拉尔小学的风评大好,不少人听说之后为之心动,把自家的孩子送了进来。
小学里的白人孩子渐多虽然会出现歧视等现象,但是在约翰看来确实利大于弊。就像白种人孩子必须接受这些黄种人留学生一样,中国的孩子们也必须接受自己身边的一切,而不是永远躲在约翰给他们建造的城堡之中。
一切顺利之下,1897年年底的时候,容闳给约翰送来了第三批小留学生,人数增加到了五十七人,一同送来的还有将近两万美元的款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