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风波起上
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在席卷了整个耀州县之后,并没有因此就停下脚步来。
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清楚,那就是造反这种事,一旦有了个开头,那想停下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元末各种倒行逆施的政令之下,耀州起义所带来的结果远远超出了最初起义者的计划。
在耀州起义成功的消息向周边蔓延开了之后,不到两个月的功夫,整个关中大地以及周围的河东陇西一带,抵抗元庭暴政的起义军蜂拥而起。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元庭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的束手就擒。
起义爆发后不久,负责镇压起义的军队便已经从周遭各地出发,浩浩荡荡的向耀州压了过来。
不过虽然这群士兵在多年的镇压叛乱中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但眼前所爆发出来的这样起义的场面却还是大大超乎了他们的预计。
面对紧拿着简易武器的起义军的时候,他们纵使能在一场场战斗中取得胜利,但对方却宛如雨后的春笋一般,自己刚平定一处叛乱,周遭各处却紧接着又有无数走投无路的百姓选择揭竿而起。
在这种远远看不到尽头的斗争当中,朝廷各路大军的领兵者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
于是乎,这其中不少人逐渐有了异样的心思,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他们充分发扬了出工不出力的精神。朝廷的政令自然是要听的,但每当自己部队开赴到距离朝廷规定的地点附近百里左右的时候,他们就会停下脚步来。
对外的名义是修整以待敌军,对内的名义则是朝廷拨付的粮草,军械不够,他们不能眼睁睁的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兄弟们去赴死。
而在发回给朝廷的答复文书当中,他们虽然洋洋洒洒的写了不少字,但通篇的文字总结下来,核心就还是那两个字——“打钱”。
随着地方起义的声势越来越大,这些佣兵自重的朝廷军队,也逐渐有了割据自立的想法。
这也就使得,在这一段时间里,朝廷虽然派出了大军,但却对整个起义的形势并没有起到任何遏制的作用。
相反,在这帮试图割据自立家伙们刻意的放任之下,意识到如今的朝廷已经不具有当年那样大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毁灭效果之后。
原本尚在犹豫的百姓们也纷纷鼓足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在其他起义军派出游说的人马劝说之下,原本还星星点点散落在各处的农民起义,瞬间凝聚成了一股席卷整个关中大地的汹涌洪流。
而在这股汹涌洪流的冲击之下,处在整个关中腹地的咸宁县,也并不能幸免。
而在接收到附近那帮流民纷纷揭竿而起之后,杨乾在综合分析了周围的情况之后,果断将自己家所有重要人员全部转移到了县城里。
作为关中腹地这样富庶地方的大县城,咸宁县的城墙以及一应防备措施,还是相当完善的。
同时因为各个大家族纷纷的涌入他们所携带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资,也足可以支撑着这帮家伙在城里苟活两年有余。
然而就在杨乾等人进入到咸宁县城之后,没过多少天,第一波起义大军,就已然来到了咸宁县城墙之下。
面对近在眼前的城市,起义大军立刻展开了疯狂的攻势。
在本地一些起百姓的引领之下,他们清楚的知道,这城里如今积蓄的财富,足以让这支军队里的所有人吃上好几个月的饱饭。
同时如今住在这城里的有无数昔日曾经骑在在大伙头上作威作福的乡绅恶霸,这些通过剥削自己血肉为生的仇人们,现在就蜷缩在这城墙之后。
在这两种因由之下,哪怕他们明知道咸宁县的城墙无比高大无比坚固,也明知道咸宁县的守军训练有素,装备齐整。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对这座县城展开了一次次疯狂的冲击,仅仅几天的功夫,咸宁县的县尉以及被迫站上城墙上守卫的驻军就已经战死了三分之一。
按照这样的战损比,这伙平日里疏于训练的咸宁县守军早就应该支撑不住了。
但是这一次情况却与以往不大相同,在城里入住了无数的土豪大地主之后,咸宁县守军的饷银足足比过去翻了三番。
这丰厚的粮饷一下子就将原本已经低到谷底的士气给扭转了过来,有钱能使鬼推磨此话诚不欺人也。
同时面对已经死伤惨重的守军,在县令大人的强压以及城里百姓行将内乱的压力之下,聚集在城中的各大家族不由得不将自己家里所带来的家丁纷纷派驻到城头之上。
这帮家丁虽然打着家丁的名头,但实际上在这么多年剥削百姓的经历之中,他们在各个大家族中发挥的作用与私兵无异。
同时因为平日里不管是吃食还是饷银,都比普通士兵要多的多,这就使得这帮家丁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甚至比朝廷的大军还要强上那么一点。
因此在这帮训练有素的家丁站在城头上之后,原本已经占据了上风的农民起义军,被这帮恶棍再一次给压了下去。
在接下来连续几次进攻受挫之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意识到,眼前这座高大的城池并不是一个能轻易啃下的对象。
不过尽管意识到了,凭自己的实力并不能迅速的吞下这座富庶的城池,但面对着里面聚集的无数自己的仇人们,起义军并不打算就这样轻易的放他们一条生路。
在研究判断了一番周围的态势,判定朝廷派来的援军,不可能在半个月之内抵达咸宁县之后,起义军的领袖果断选择了对咸宁县进行围城。
并在围城的过程中,时不时的派出小股部队,对咸宁县城防守薄弱处进行偷袭。
如此一番操作,让本就已经穷途末路的咸宁县守军异常苦恼。他们可以抵得住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发起的正面进攻。
但毕竟只是当兵拿饷的他们,对于起义军这种防不胜防的袭扰,显得十分的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