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杨乾的纠葛
这边杨乾老师对于杨乾得野心给予了充分的放纵与支持,而另一边的杨乾在秉持着这份野心去做哪些见不得光事情的时候,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却远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份风轻云淡。
他是有野心不假,但他也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冷血无情的家伙,也不是一个能够为了自己野心而放弃一切的人。
杨乾自小是在自己村子里的蒙学里读书习字的,当年的那所杨村蒙学远没有他后来接受家族事务之后,所重建的哪所学校的规模。
当时自己家里已经处在了几乎可以说是四面楚歌的状态之下,这位无数的强邻以及各级官府都在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家,随时准备从自己家身上扑咬下一块巨大的血肉下来。
这就使得的杨村虽然安排了一座蒙学,也请来了一些教学的老师。
但当时在资金上已经捉襟见肘的杨家,所能拥有的能力也不过就是去延请一些落了第的秀才,来为自家子弟上上一些蒙学里最基本的内容。
而彼时所谓的基本课程无非也就是儒家的那几本经典讲义。
不过这几本微言大义的儒家经典其中虽然蕴含着无数值得人深思的道理,但这些东西需要通过与人生的阅历相结合,并且联系到孔夫子与孟夫子当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时代,才能相对的有一个入门级别的了解。
当一群还没有经历过什么事的小娃娃来读这些,稍微有显得有一些拗口的经典的时候,他们所能想明白的便没有其中那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孔孟所言的那些为官以及做人的深奥道理。
所以这群小娃娃最终接收到的知识相当的有限,同时因为那落地的秀才本来水平也不太高,他所能讲述的变只剩下了经典当中最基本的仁义礼智信相关内容。
这就使得杨乾从小生活的环境当中,便笃信着这最基本的仁义道德。
虽然家族的情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但在这些儒家入门经典的熏陶之下,彼时的杨乾还是保留出了一个最真善的童心。
而这份自小时候就培养起来的善良,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经过了不少将自己价值观摧毁并重新建立的事情之后,会慢慢的发生改变。
但无论今后会如何的变化,少年时的那份心性却宛如这大地上最坚实的地基,一般你可以时常忽略它的存在,但他确确实实就是在那里,他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蹦出来给予你一份最难以忘怀的感受。
而杨乾在替自己老师做了那么多龌龊事之后,他也会遇到这样一个不断抨击自己内心的剧烈矛盾。
替自己老师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一定是违背公序良德的。杨乾虽然在做的时候被逼无奈,必须要这样把事情做下去,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咱的时候不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尤其是当这样的恶心人的事儿,做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杨乾的心里受到了自己良心巨大的压力。
在无数个沉默的夜晚里,回想起自己所做的那些雇人杀人放火之类的勾当,杨乾的脑子里会不断的蹦出来,当年所学习过那些孔夫子所说过的话。
而这每一句劝人向善的话,从脑海中浮现的片瞬间便如同一记重重的鞭子,狠狠的甩在了杨乾的心头。
杨乾在心里万分痛楚的同时,眼角也忍不住涌出了几行泪水来。就这样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夜晚里,用被子蒙着头的杨乾,在自己的被窝里狠狠的哭泣。
然而等他重新恢复清醒之后,却发现哭泣与哀嚎,却成了自己唯一能够选择的救赎手段。
因为他不敢把自己的情绪暴露给自己的老师,他还需要倚仗着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家族去做一些事情来。
而不管自己在这其中经历过多少的坎坷,也不能选择放弃,毕竟彼时的杨家最为有效的助力便是,如今栖身在黑暗中摸爬滚打的杨乾了。
他若是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亦或是被自己老师给抛弃掉,那就意味着支撑杨家这辆大车的最后一个助力也被卸掉,在这之后整个杨家那本就已经向下冲的速度,必将会再次加快。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墙倒众人推的情况出现,杨乾就必须将自己内心的苦楚全部打碎了咽进肚子里。
而在长时间被这种纠结与压抑的气氛所控制之下,原本内心就已经极为扭曲的杨乾,变得愈发的不可控制。
甚至于在有些时候两天会把自己内心的这种不满发泄到自己所执行的任务上面,原本一些应该敲打为止的事情,他可能会直接将事情做绝。
而那些原本就需要赶尽杀绝的任务,杨乾则会在放最后一把火之前,再多一步动作,将被害人所有的希望与信心完全摧毁之后,再动最后一步手。
他的这些行为自然是会被一些同伙给捅到自己老师那里去,但杨乾那位更为舍切形成的老师,在听到自己的学生有如此作为之后,并没有予以制止,甚至是连最基本的劝说也没有。
毕竟在他看来,杨乾就是自己手下一个工具人罢了,这样一个用来办黑事的工具,人自然是越锋利越好。
若是用上自己惯用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的手段来把这把锋利的匕首给磨的失去了棱角,那对于好不容易获得的这样一个趁手武器的自己来说,那才是天大的损失。
甚至于为了让这把稀有的匕首变得更加锋利一些,杨乾老师开始越来越多的将一些更为阴暗的事情交给杨乾去做。
于是乎在各种压力的共同作用之下,杨乾的内心持续长时间的处于良心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之中。而这种极端的压抑的生存环境,使得杨乾的性格逐渐变得怪诞与狡黠。
在之后办事的时候,他心中的那份恶被无限的放大。而同时,这些恶事做的越多,杨乾心中的纠葛也就变得越多。
这些纠葛最终堆积成了厚厚的一座大山,压的疲惫的杨乾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