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杨家的乱子下
等徐达大将军的大军席卷了整个陕甘一带之后,关中地区的各方实力,也迎来了一波强有力的洗牌。
虽然在这场风波里面,杨乾因为自己投降比较快,再加上自己的儿子也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个地方大员的缘故,使得杨家并没有在这场权力的重新分配巨大潮流中损失太多的利益。
相反他们甚至在一些不违背大明律法的地方,偷偷的往自己的地盘上疯狂的蚕食着一些东西。
但就如同他们作为大明地方统治的一个环节,还在不停的挖大明的墙角这种行为一样,杨村自己内部,也有许多的人向自己的组长效法开来。
族长带领着整个杨家,挥舞着锄头向大明统治的根基挖挖起了墙角,而羊村的其他人也纷纷有样学样,也自己动起手来将杨村一些原本应该算具体资产的东西,偷摸的往自己的怀里疯狂的扒拉。
而且经过了这样几番折腾之后,杨家内部的分化显得愈演愈烈。
并最终几个跟着杨乾一起打天下的老元老,逐渐成了杨家内部的几个难以铲除的山头。
同时在这方已经掌握了大量利益的群体,不停的为自己构筑起的护城河逐渐变得高不可攀的时候,杨村里的其他平头百姓却再一次过起了困窘的日子。
和以往所有先富起来的群体一样,杨村的这帮家伙,在自己有钱了之后,他们所做的第1件事并不是想着如何救济其他可怜的同村亲友们。
反而他们想的第1件事便是如何将这帮穷亲戚给甩出去,毕竟在已经掌握了大量力的他们,看来这帮家伙现在所存在的意义,除了给自己生产出供自己享乐的物资之外,其他的作用便与那外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甚至于在有些人心里这帮同族的兄弟姐妹甚至还不如外人,毕竟如果使用外人的话,自己压榨起来根本不用考虑后果是什么。
可是这么一帮跟自己一个姓的累赘就这样摆在自己面前,自己就算心里有一万个主意,不愿意跟这么一伙穷亲戚生活在一起,但毕竟现在整个社会环境强调的还是仁义礼智信,这么一套儒家的学说,自己就是心里再厌恶,那帮家伙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公然与他们翻脸。
不过他们不能明面上去把自己的险恶的心完全展现出来,但他们在背地里所使用的手段却一点也不曾减少。
既然不能明着将这伙人赶出杨村去,那便可以从他们以往所享受的那些福利上着手,将从前杨乾让给这些聪明的那些利益给通通收回来。
在这帮率先使用各种手段富裕起来的群体看来,将这白花花的银子撒给那帮穷鬼,属实是造孽。
这倒不是,说他们有了钱之后立马将原本良善的性格进行了扭转,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而单纯的是因为他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恶的,只不过他们一开始与杨乾合伙办事的时候,心里的那份丑恶暂时被眼前巨大的利益给遮盖起来了而已。
毕竟这么一群敢于从集体的利益当中一个劲儿的使命往自己家扒拉利益的家伙,你说他们是好人那真是鬼才相信。
而当这帮原本就心性不良的家伙,掌握了权力之后,整个杨家的分化便已经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
也因此这位心里被杨家一众元老派到咸宁县衙当厨娘的妇人,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她还对自己这个身份颇为自豪,并对族里的各个大老爷们纷纷感恩戴德。
这个妇人不是不清楚自己能被指派到咸宁县衙干这个差事,完全就是这帮大老爷们把自己当做一枚棋子在使。
相反,她非但十分清楚这帮大老爷们的想法,而且昔日里作为杨村一份子的他,也非常乐意去帮这帮大老爷们去完成这么一个风险极大的计划。
这不是说这个妇人没有脑子,完全被那么一帮自私的家伙,用这样的花言巧语就给迷惑住了。
而是当时作为享受着整个杨村发展带来福利的,她对于整个集体有着一种天然的信任与共同拼搏的荣誉感。
当年那个20岁出头的她,根本就不会想到,在自己为了整个集体付出一切的同时,那些率先享受了发展利益的大老爷们,却在以各种方式蚕食着整个杨村的集体利益。
更何况当时这帮大老爷派自己去县衙里当那个暗子的时候,许诺给自己的除了县衙里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工钱以外,还有一份对于自家孩子往后学习成长,以及在杨村里站稳脚跟的承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大老爷们昔日假模假样给出承诺背后的虚假却逐渐一一暴露了出来。
这个妇人非但没有在整个潜伏的过程当中,体察出任何替杨村办正事儿的荣誉感来反倒因为在咸宁县衙常住的缘故,她亲眼见证了不少这帮大老爷为了自己利益来和咸宁县的各路神仙交换手头资源的事情。
而在这些交易当中,其中绝大部分竟然都是这帮人以杨村利益损失为代价,而换取县令大人为自己在其他地方开去,一点点小小的特权。
不过这些事情虽然十分恶劣,也让这位富人对村子里失去了一些以往本就不该有的信心,但这也并不会使得她主动背叛整个杨家
她还是身为杨家的一份子,虽然自己无力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但却也并不希望杨家就是走向覆灭的道路,毕竟在她心里还有着一份对自己儿子的期待。
于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妇人虽然已经丧失了对于杨家那美好的念想,但也还是在这么些年里咬牙坚持了下来,一直潜伏在现今县衙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然而那伙已经背叛了杨家整体利益的大老爷们,并不会就此将他们掠夺利益的手给停下来。
甚至于在将各种权力越来越多的汇聚到自己手中之后,他们对于向这位妇人这样的小喽啰也逐渐产生了不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