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村民的质疑下
这一套只用对上负责的权利体系就使得官员们,虽然在对百姓横征暴敛的时候多少良心有些过意不去,但在真正执行起任务的时候,尤其是眼看着自己的任务进程比他人落后很多,亦或是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很远的时候。
他们这群在官僚体系当中成长起来的人,便会不自觉的将心里那些多余的情绪完全的摒弃掉。
什么狗屁的老百姓的生活如何,自己这个县令就快要做不下去了,还又有什么闲心去管其他人是死是活。
而他们的这些命令当然不会由自己去亲自实施。
一来是这样的行为,有些过于掉价了,自己毕竟是一县之长,堂堂的百里侯,若是这样的手段还要自己亲自去实施,那难免有些太过于跌份。
二来是这地方上的事情,原本就不是他这个区区县令就能说了算了,的这其中各种复杂的利益纠葛,并不是他凭着那些年读的那些书就能够解决掉的。
县里边的各种事物都由了各方的吏员把控的,他们这群由世家大族所推举出来的人员,虽然看上去地位不高,甚至这种胥吏的官位多少还带着一点让人瞧不起的意思。
但是所有的县令都清楚,他们这帮人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操控者手里握着那一把刀子。
很多事情说是跳过他们直接去实施的话,那难免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来。
而在与世家大族的长期合作当中,他们双方也达成了默契。县令可以放任他们在当地的一些事情当中插手,并且。在他们肆意的兼并百姓土地的时候,可以选择睁一只眼放一只眼。
可是所有的合作都是双方利益的,权衡,并不是你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便可以完全将县令大人的利益放置一边。
而县令的利益也并不是十分复杂,那便是他要将他的上级所布置下来的任务悉数的完成。
而这帮地方大族所要办的事便是将他承接下来的任务,无论是钱粮赋税亦或是朝廷派下来的劳役乃至是征兵任务,都需要由这些本地的地头蛇出面帮自己一一解决掉。
而本地的这些世家大族,虽然对这些拿自己直接做刀子的事情心里有着一种不满,但他们也并不好直接的去驳了县令大人的面子。
毕竟人家代表的是当今的朝廷,朝廷虽然的手不能伸到乡村里,但是人家是真的有兵。你若是长久的。不配合县令大人来执行,朝廷分担下来的各项任务,那么最终迎接你的要么是牢狱之灾,要么就是直接被大军咬的连渣都不剩。
在这种双方默契的合作之下,当地百姓就难免生活在一种中被盘剥被欺压的苦难生活之中。
在以往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己所遭遇的这些苦难,完全归咎于那群来自己面前张牙舞爪,肆意妄为的胥吏们。
毕竟自己所面对的各种压力以及各种逼迫,完全都是出自于这群,自己可以接触到的恶人。
那远远躲在县衙里的县令大人,并不是他们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罪魁祸首。
这种情况既是这群朴实的百姓本能的想法也是县令刻意谋划出来的一种假想。
毕竟他在追求着将自己钱粮赋税任务完美的交差的时候,还要注意的一点,便是不能将本地的百姓给逼反了起来。
维持住当地的稳定是他们做官的一条底线。
这可是事关到整个权力系统最核心的一点上,只要当事人的脑子不要太过于疯狂,那么官逼民反这种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出现在自己的这段履历当中。
在以往的时候,依托着自己构建起来的这套体系为自己提前挖好了一条权力护城河的县令,在百姓心中的声望还是相当高的。
毕竟老百姓在平常的日子里面对朝廷派下来的吏员已经吃够了苦头,那么他们想要生存下去就难免会对前景有了一份莫名的期望。
而那个稳坐在县衙里的县令大人,便是他们这群朴实的百姓,在这一阶段所祈求的青天大老爷。
虽然他们明知道县衙里坐的那位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人,但是人活着总归是要有个念想。
可是这也仅仅是对于其他村子里那句没读过书的人而言的。
他们因为没有读过书,所以眼界就会变得相当狭窄,而这种并不清楚外边时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群人,他们别人只好将自己的全部念想,寄托在了自己距离最近的那个官员身上。
但是这一切对于已经读过书识得字的杨村众人来说,却并不是眼前的这些假象可以将他们给蒙骗过去。
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因为通过书本开拓过眼界的缘故,对于朝廷到底是怎样对待自己,这群百姓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谱的。
这就使得那些县里的官吏们,无论是县令大人还是各方的胥吏,在杨村众人心中,都不过是一群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而已。
他们之前承担过很多朝廷里直接摊下来的钱粮赋税,对于现在县衙里的那一群人,到底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德性,他们心里有着一种非常清楚的考量。
而这一次当看见村子里的主事人直接说要与那群本地的官员合作,而替自己这群人讨个说法的时候,他们本能的就选择了不相信。
一方面是他们对于朝廷里的那群官吏并不相信,现在正是军队执掌着地方大政的时候。
现在那帮刚刚投降过去的官员们,抱着军队的大腿尚且不够表现他们的忠心,又怎么可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因为区区一群百姓的利益就与能决定着自己前程的军队产生争执。
另一方面则是百姓们对于杨善这个大少爷并不是十分的信任。
杨村众人如今还生活在杨乾带领着他们打拼的时光之中,而就在今天之前村子里所能拿事儿的也是杨乾这个老头子。
而杨善他们虽然看着面熟,但实际上这位公子小时候便被囚禁在自己家里死命读书,后来考取了功名之后便是直接去了朝堂里做官,他在村子里露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见面的机会少就代表着不熟悉,而这种不熟悉,在这个时候就转换成了村民们对于杨善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