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看的很快。尽管,他发了很多。
蹲坐在地上,透过纱窗略进的浮光,点点散散,跳跃在她的脸上。
特别是,她认真盯着手机看时,好看的侧脸轮廓分明,散光坠落,整个人仿佛被浮光照耀。
耀眼的,如同舞台上最闪烁的那颗星。
不甚凡尘,恐欲登仙。
忽而,她突然低头一笑。
眉眼低垂,琼鼻轻点,红唇上勾,一抹淡笑上浮。却好似把星点浮光收进眸里,唇上,鼻上,整个人如沐春风。
该怎么说他好呢?
光发这个消息,就花了他整整一个小时。
起这么早,就专门为她发了这些?
昨晚,他肯定睡得也不是很早,今天又这么早醒来,等会上课还会有精神?
或者,此时已困得又睡了过去?
不得不说,云起的猜测很正确,可能是曾经她也这么做过。
他不会迟到吧?
应该不会吧,毕竟他肯定会设闹钟。
可万一闹钟失灵,万一他睡得太死,也还是可能起不来而迟到啊!
那自己不就是罪过了?
如果不是为自己起这么早,发这个东西,他明明还可以好好地补会眠的……
即便如此,他……如果起不来,也应该有人叫他吧。
像她,那次差点起不来,不就是奶奶叫醒的她?
那应该没事吧……?
要不要发个消息给他呢?他可能刚好睡着不久吧?
此时发消息,兴许还会把他吵醒。还是让他多睡会吧。
不打扰他。
等中午回来,再发消息给他也不迟的。
云起自顾点点头同意道。
不再想他,脑子里倒是出现了关于浮士德的一切。
没想到,一个浮士德,居然可以出现这么多相关的东西?
这活生生的“广告牌”啊!
“浮士德精神”,云起一声轻笑,为什么让她想起了“维特”呢?
不是他和老师给她的那些介绍,而是自己在书店看到的:
“
……
维特,德国着名作家、诗人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的主人公。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偶然结识并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一、内容梗概
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一出版就使年轻一代如痴如狂,有的与维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轻生而死。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歌德本人就此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
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学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
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
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手。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凉。他看到了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后来这个青年杀死了一个农夫,维特很同情他,想要救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歌德这本以第一人称书信体写成的小说可分为第一编和第二编。
二、第一编
维特是个能诗善画、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青年,依靠父亲的遗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771年大地回春之际,为了料理母亲的遗产事宜,他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无论是这里的大自然的美景,还是当地农村挚朴的农民,都使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以致留连忘返。不久,他在一次乡间舞会上认识了年轻貌美、善解人意且富有教养的法官的女儿绿蒂。两人一见如故,维特从此以后与她频繁往来,经历了一段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美好幸福的日子。但绿蒂已和一名叫阿尔伯特的青年订婚在先。不久,她的这位未婚夫旅行归来,并在此间侯爵府任职,与维特也很快成了好朋友。但他那种老成持重的性格和强烈的事业心则与感情奔放的维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维特自感追求绿蒂已毫无希望,心灵上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为了摆脱这种精神上的烦恼和尴尬的处境,他被迫告别了一往情深深爱着的绿蒂和可爱的小山村,到某地一公使馆任职。
三、第二编
维特在公使馆任职期间,经常受到迂腐的公使的百般挑剔。翌年春季的一天,他正在C伯爵家中吃饭,碰巧赶上当地的贵族男女到伯爵家聚会。维特从未想到过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是无权跻身于他们其间的,因而遭到这些贵族乡绅的奚落,而且将此事闹得满城风雨。维特忍无可忍,愤而辞去了公使馆的工作,到另一位侯爵的庄园作客。
由于他后来发现,他与这位侯爵也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志趣,加上对绿蒂的思念剧增,几个月后维特返回了原先的小山村。他循着当初去接绿蒂参加乡间舞会的大路,追忆着当年的往事,可此时当地已景物全非,一切成了过眼云烟,绿蒂也已为人妻。爱情上的绝望,世态的炎凉,官场的腐败,这一切使维特再也无法忍受,产生了告别尘世以求永生解脱的念头。同年圣诞佳节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他又一次来到绿蒂住所,在诵读至动情伤感之处,情不自禁热烈拥抱和亲吻了绿蒂。两天后,维特在给绿蒂写完不忍卒读的遗书之后,于午夜时分,用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按他自己的遗愿,当地百姓将他葬在他自己选定的地方,没有任何牧师或教士来给他送葬。因为按照基督教规,自杀者是不能进入公墓安葬的。
四、作品评价
该作品绝大部分的情节是在维特写给朋友威廉的信中叙述的。
作为一个还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标的年轻人,维特离开了市民的世界,来到了W城。在那里,他从在自然中游荡和练习绘画中获得享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一天他被邀请参加舞会,在这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公务员的女儿绿蒂,绿蒂在母亲去世之后照顾着八个兄弟姐妹。维特先前就知道她已经订过婚,却不顾这些,立刻爱上了她。舞会期间下了一场暴雨。两人想到了克洛普斯托克的同一首诗,并由此意识到了两人间深深的灵魂的亲和力。从此,绿蒂和维特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
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出差回来的时候,维特的感情渐渐产生了变化。绿蒂未婚夫的存在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情的无望。尽管阿尔贝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心肠的人,他和维特之间的关系仍是紧张的。当维特意识到他对绿蒂的感情因为这种棘手的局面不能继续下去时,他离开了这座城市,以避开绿蒂。维特为一座大使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事务的死板和礼仪的拘束摧毁了他的希望。他不能认同社会的上层和贵族的生活。他失望地回到了W城。这时绿蒂已经和阿尔贝特结婚了。
圣诞节之前,维特在阿尔贝特不在时拜访了绿蒂,并为她朗读了莪相(Ossian)的作品,他们情不自禁,相互拥抱、亲吻。但是绿蒂挣脱了,还发誓永远不再见维特。这次事件后,维特彻底绝望了。他写了一封诀别信,并以要旅行的借口向阿尔贝特借了两把枪开枪自杀。次日早晨,人们发现他身着他标志性的蓝-黄衣服死去了。莱辛的作品《爱米丽雅·迦洛蒂》翻开着放在他的桌上。由于是自杀,人们无法以基督教的方式埋葬他《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一部着作,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并很快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五、作品影响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并且是引发所谓的“阅读热”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