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嘛,
秦怀柔同余贵二人又客气了一番,这才分别落座,
“本官来营州这边几个月的时间了,在长安的时候,也听说过这里百姓过的很苦,”
“而且还时不时的遭受土匪的袭扰,可到了这会儿,也没见到,着实怪哉,所以本官觉得这些人定然是憋着什么坏,”
“奈何手里兵力有限,不得不提前做一些准备,”
“原来是小老儿误会大人了,这地道的作用小老儿自然是知道的,可始终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毕竟眼红的人太多了,”
“呵呵,老丈放心,作坊招人,可不仅仅只招一次,以后还会招的,”说到这,秦怀柔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个年代,村里的百姓不可能整日在营州城那边,
大唐还没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水平,
作坊全年连续化生产有些不切合实际,这些人就需要轮休,除却春耕和秋收之外,
其他时候,村里也需要留下一些壮年人,守卫村庄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你担心的事情,本官回去之后,自然会考虑,不过,之所以考虑倒不是老丈想的那般,”
“而是本官相信,用不了一两年,这边将会是一块富饶之地,难免会有人惦记,”
“村里的护卫队自然不能少,一碗水要端平,那么就轮着来吧,”
说实话,秦怀柔的确忽略了人心这个问题,短期内,有周峰那些老兵压着,再加上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在今年秋天大丰收的事情上,
所以人的嫉妒心并没有那么重,可要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早作打算并不是坏事,看来今天也算是有了收获。
“大人说的极是,这样最好不过了,”余贵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关于土匪的事情,秦怀柔并没有同余贵讲,也没必要讲,
“大人,小老儿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大人能否为小老儿的孙儿起一个名字,”
余贵喊过来小孙子,将其抱在怀里,用期望的眼光看着秦怀柔说道,
“噢?这孩童可有乳名?”
“小虎头,这孩子自小身子就壮实,所以家里就喊他小虎头,”
“虎头虎脑的,倒是挺适合,”秦怀柔摩挲着下巴,想了想:“余贵,方才本官也知晓你们的愿望,”
“无非就是能吃饱穿暖罢了,求的一个家中有余粮,而你得名字里占得一个贵子,”
“小虎头的名字里再有金钱,有些不合适,依本官看,粟字代表粮食,不如就交余粟吧,”
“余粟,余粟,家有余粮,再合适不过了,”
“小虎头,赶快给大人磕头谢恩,”
余贵拉过小虎头,让其跪下,给秦怀柔磕头,感谢赐名之恩,
这孩子倒也乖巧,从刚才敢同秦怀柔这个陌生人说话,就看出来这孩子将来定然有出息,
秦怀柔也欣然接受了这一份叩拜之礼,
“秦方,取纸笔,本官将这孩子的名字写下,等他父母回来之后,好拿去官府给这孩子上户籍,”
“喏!”
一会儿功夫,秦方取来了纸笔,秦怀柔将余粟二字写在了纸上,
“好字,好字啊,小老儿虽然见过很多先生写的字,却从来没见过这么洒脱的字迹,”
“小虎头,哦,不对,粟儿有福了,”
“呵呵,”秦怀柔淡淡一笑,“余贵,这字你且收好,等明年这孩子大了一些,便可以送到学堂,学习启蒙之道,”
“你们可要好生教导此子,切莫忽视了,”
“放心吧,大人,如今家中也有了一些余钱,定然会好生教导他的,绝不会给大人丢了脸面。”
看似秦怀柔简简单单的给小虎头起了一个名字,将来此子要是能谋取一个功名,
这二人便有了扯不断的关系,余粟称秦怀柔恩师也不为过。
“好了,余贵,这水也喝了,本官想要知道的事情也已知晓,本官这就告辞了,”
“大人,不如就在小老儿家吃上一顿便饭,也算是小老儿的一番心意,”
“呵呵,好意心领了,”秦怀柔制止了余贵想要继续说下去的想法,“这一餐饭,本官记下,等这孩子入了启蒙学堂,你让人去刺史府告知本官一声,”
“到时,本官自然会前来庆贺一番,如何啊?”
“这...”
“余贵,小郎君公务繁忙,还要去其他的村子走访,可不能将时间全部浪费在你这里啊,”
秦方在一旁忍不住开口说道,
“好吧,既然大人公务繁忙,小老儿要是再强行挽留,就有些不识大体了,”余贵无奈,只好将秦怀柔二人送出很远,
这才带着余粟返回到家中,
村民们知道秦怀柔这位刺史大人竟然来过村中,在余贵家中待了一会儿便离开,无不懊恼,
听到余粟的名字也是刺史大人给起的,更是懊恼不已,
好端端的机会,竟然与他们错过了,
秦怀柔自然是不会关心这件事的,他还要继续向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总是听下面的人汇报,不如亲自出来巡视一番,
秦怀柔就是这个打算,越像南走,这稻子抽出来的穗子就越来越黄,
甚至,刚出营州城的时候,稻田里面还有水,到了这边,田间已经开始放水了,
“小郎君,你说稻田里这么浅的水,如何能够养鱼和螃蟹啊,”
“秦方,你没见过,不代表小郎君说的不能实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稻田里的鱼肯定不会太大,”
“啪!”秦怀柔打了一个响指,“秦五六,你说的对极了,”
“不仅不能养太大的鱼,而且养的还需要那种性情温和的,不然全部都跑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有一种称为稻花鱼的鱼种,在稻苗插秧之后,便可以放进去,几个月就能长到四五两,要是长势好,甚至还能长到一斤左右,”
“清蒸和红烧,酱焖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还能防治水稻的虫害,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小爷说什么也要弄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