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日都有许多画师学着玉公子在这条街道上摆了画摊,开始画鲜亮氛围的画,而因为百姓们的口口相传,我们这条街道便出名了,现在不禁是夏南镇的民众,就连维君国的人有时会来我们夏南专门买画。而我们这条街道上的同样风格的画师一派,便被人叫做夏南画派。
由于对那玉公子的尊敬,我们都尊称玉公子为夏南画派创始人。
亦君听了,不由有些失神,突然开口道:“你带我去见见这位玉公子吧。”
那画师闻言大喜,道:“太好了,玉公子一直说要见你们呢,对了,那位公子呢?”
亦君顿了顿,道:“他有别的事。”
那画师不免有些失望,但仍笑着说:“那就请姑娘跟我来吧。”
说着便锁了自己的店门,带着亦君一路走去,后面跟着的李齐自然不放心,紧紧跟在后面。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们便来到了一处宅子前,青石门墙,古朴而不张扬。
那画师上前轻轻扣了三下门环,不一会儿,便有人来开门。
来人看了这个画师,便道:“文画师,今天怎么有空来?”
那画师见了来人笑道:“刘先生,我带了玉公子想要见的那位海州城遇到的女画师来。”
那刘先生打量了文画师身边的亦君一眼,点点头,道:“公子现在正在书房,我先去禀报一番,你们等一等。”
不一会儿,刘先生来将门打开,双手施礼,向亦君道:“我家公子听说是这位画师来此,非常欢迎,快请进!”
说着,亲自为亦君引路,带着亦君来到一处宅子后院的半山凉亭,亦君远远地便看见亭子中坐着一位紫衣公子。
“这个‘不二亭’是我家公子最喜欢的地方,公子选这个地方招待画师,足显公子对画师的重视!”那位刘先生向亦君殷勤说道。
亦君向刘先生施礼道谢后,便慢慢拾级而上。
后面的李齐正要跟上,却被刘先生横手挡住:“我家公子说话不喜欢有旁人。”
李齐被阻有些生气,想到是人家地盘也只好隐忍,心想还好这个亭子敞亮,虽然说话听不清,却能看到两人,自己方便随时行动,不然,若姑娘有个万一,自家公子不知道要如何处罚自己了。
而那刘先生却远远看着“不二亭”,心中感叹:自家公子是有多寂寞,有多久没有这么高兴了......
随着离亭子越来越近,亦君也慢慢看清了那位玉公子,只见此人天庭饱满,面容姣好,此时正手持青玉茶盏举向自己。
亦君确信自己之前应该没有见过此人,有些诧异,却也没有过多迟疑,向他点头微笑,径直来到“不二亭”。
此“不二亭”是个五角亭,上有另一层,有圆形攒尖顶,亦君猜想二楼大约是作为书房而设的,下面一层大约是为了通风,窗户全都打开,里面安坐的玉公子正笑着向她道:“这位画师,之前我便从文画师那里得知那次海州城斗画之事。我正要多谢两位为大安画师仗义出言相助。请问画师贵姓,我该如何称呼?”
这位玉公子一边说,一边为亦君倒上了一杯香茶,随着茶香,顿时整个“不二亭”香气扑鼻。
亦君谢过,缓缓道:“不敢当,我姓韩。我们同是大安画师,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不过,那维君画师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玉公子喝着茶的手一顿:“哦?韩画师此话何意?”
亦君想了想,道:“我们大安的画院画师多为君王而画,民间画师多为自己而画,真正为百姓而画的画师又有多少?”
玉公子闻言默默喝着茶,出着神。
亦君继续道:“就算为百姓而画,我们所画之物也只能停留在纸上,最多被挂在墙上,被文人雅士观玩,与民众百姓又有何关系?”
玉公子突然抬起头:“那以韩画师之见,应该如何?”
亦君苦笑了一下,道:“其实我也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办?不过,我从那维君画师那里得到了些想法。他将画作图案印成布料,制成衣服,便能让百姓将画穿在身上。”
亦君越说越快,眼睛越来越亮:“若是我们也能将我们的画印在房屋、茶碗、家具等等大小物件上面,我们岂不是能让我大安百姓也能欣赏到画师的作品?让他们在劳苦地工作后也能得到一些美的感受?”
玉公子听了,缓缓点头,突然笑了,道:“韩画师若再不喝茶,这好不容易冲泡好的花茶怕是要凉了。”
亦君不由有些讪讪,自己说得忘形了,掩饰般地将茶送到唇边,却闻到若有若无的花香,轻尝一口,真是清香润口,不由又多喝了一口。
玉公子看着面前这个女子专注地喝着茶,便不由笑道:“这花茶如何?我原先不爱喝花茶,那时在金陵城中只顾读书,后来一个终日骑马射鹰的纨绔少年跟我说:人生已经够苦了,还喝那苦茶作甚?便丢与我一包花茶,那一日,我背着先生和父亲,将那花茶泡了一杯,我到现在还记得那茶的香气和醇味。”
亦君没想道这个公子会跟她聊这个,便顺势接口道:“这个公子还真是个通透人。”
“我原以为他只是喜好吃喝玩乐,这几年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再想结识他,没想到已经晚了。”玉公子脸上有些落寞。
亦君闻言也生出些唏嘘,道:“这公子后来怎么了?
玉公子沉默了一会,道:“死了。”
看着亦君脸上露出的惊讶神情,他才道:“所以,我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位公子。”
“所以,你才创办发展了夏南画派?”
玉公子脸上有了些许笑意,道:“是,其实我能明白韩画师刚才的意思,我们大安画师的画太单一了,不能深入民间,对百姓的帮助不大。所以,我接下来想做的,便是发扬大安画派的民间影响力,让大安百姓也感受到丹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