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国同意在长崎划出二十亩土地作为互换。
青岛港扶桑国大和商社开始建设了。
扶桑国管事东条英雄邀请胡湘,郑衍德,李堂,李福,史岩之去参加开工仪式。
胡湘对元好问说,以后长崎使馆要用钢筋混凝土,建成坚固的碉堡。
开工仪式完,大和商社管事东条英明,宴请众人,选了家扶桑人开办的码头小餐馆。
在青岛港谋生的扶桑人经常来这家小餐馆吃饭。
其实也只有扶桑国人来吃!
可不是因为贵,除了大米团饭,能吃点,其它的饭菜太难吃了,都是没有一点油水的食物,烤豆腐,各种味汤,生鱼片,酒也贼特么难喝。
东条英雄对胡湘说,要在青岛港建所豪华酒馆,展现扶桑国的文化。
目前在青岛港卖身的扶桑女特别多,主要服务工匠,小商小贩,水手,但妓院都不是扶桑人开办的。
估计东条英雄想开办家扶桑人的妓院。
对于扶桑女挣钱汇到扶桑国,胡湘也并没有制止。
要是没有扶桑女,青岛港很多从南宋来的汉子根本待不住,那高档的完颜妃楼他们又去不起,没有扶桑女不得憋出毛病来。
现在整个胡家控制区域,禁止女人卖身,都要出嫁去生孩子去。
这钱就让扶桑国挣去吧。
而且还要大力吸引扶桑女来,这也是一种减少扶桑国人口的策略。
已经用五艘四百吨级别的蒸汽轮船,换回了五千扶桑女,四千送到了辽东。
东条英雄还向胡湘提出,鉴于青岛港盖房工匠不足,要从扶桑国招募一千名工匠,建造大和商社,并说扶桑国工匠工钱低,能节省开支。
胡湘同意了。
其实扶桑国在青岛港建大和商社的目的是,是要在大和商社内建立些研究所,扶桑国会召集国内一些聪明绝顶的人搞研究。
扶桑国要从一些人的只言片语中,获得些科技知识,加以研究。
其实不但扶桑国,宋国也安排了很多大智慧人,也在千方百计的偷窥。
那个电报和照明灯泡是重点偷窥目标。
虽然他们都买了好多灯泡研究,但至今不得其解,不过知道是热让灯丝亮起来了,更安排人触碰电线,被电的一愣一愣的,摸时间长的,直接电死。
为了防止人在触摸电线,在胡湘的建议下,在灯泡前的电线加了“保险丝”。保险丝就是一段锡丝,安装在一个陶瓷盒里面。如果导线电流变大,锡丝就会被烧断,因为锡的熔点很低。
其实对于目前很多国偷窥电报,发电机技术,港岛衙门电报房,发电房,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例如发电厂,任何人不得进入发电房,并且锅炉房和发电房是分开的,而发电房电工更是要严格管制,不能出衙门,但待遇很好。
电学的知识必须得严格控制,现在武安电力研究院,已经研制出机械电表了,目前除了在武安应用,别的地方不打算应用。
因为电表有线圈,电流表原理是靠电磁力的吸引力做功,在通过一系列齿轮转动,显示出电做了多少功,安装到用户那,很容易被盗,然后被有心人研究。
胡湘回来后,衙门伙房又准备了一桌饭菜,供胡湘,李堂,赵福等人享用。
扶桑人开办的餐馆能吃好才怪。
其实就是好吃,胡湘在外面吃饭也仅仅是意思一下。
元好问虽然吃过了,但还是坐在桌上和大家谈聊。
吃完饭,胡湘和元好问来到二层阁楼,品茶谈聊。
“三公子,国号为武,取武安的武,以武安天下,大家都认为这个年号好!武安又是你们胡家崛起之地,”
其实胡湘想取国号为中华。
元好问还说中国是中原的叫法,中原据天下之中,是中国的由来。
但现在胡家只占据黄河以北区域,取中华不合适。
“元先生,自秦皇后,中华都是一统,我认为秦始皇最大功绩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中华大地虽然几度分解,但始终分久必合,”
“嗯,”
“现在南北分开近百年了,南北文化不能产生隔阂,不然百姓都会认为对方是异族,为了南北文化不产生隔阂,这青岛港以后就是南北的纽带,”
“现在宋国一直宣扬我们是异族,伪汉民,就是制造南宋百姓对我们的敌意,说投靠我们的人就是汉奸,就是在制造民族隔阂,”
“元先生,我二哥支持金国的策略,你认为对吗?”
“目前看对我们是有利,让黄河以北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我们也稳定了北方的各族,但金国不灭,不但是赵宋家的耻辱,也是汉民的耻辱,我现在正安排史馆官吏,写老太公带领胡家儿郎,抗击蒙鞑,反抗金国暴政,拯救千万汉民百姓的丰功伟绩,这支持金国不好往史书上写,也不好宣扬,”
“嗯,要是金国灭了,关中不就空虚了,济王现在还没有能力守住关中,”
“金国灭,女真族不灭,也能牵制宋国,”
“哦!你说说看,”
元好问又详细说了下,元好问还说曾经和李岩多次讨论过。
“计划很好,但金国领兵的将领,谁能投靠济王,谁不对济王恨之入骨,”胡湘说道。
济王赵泓为了洗刷祖上耻辱,把五百金国宗室砍头,用人头祭奠祖上,又把金国皇族妇人投入娼门。
“现在的忠孝军头目是耶律善才,他的堂弟弟是耶律楚材,我们让耶律楚材劝说他,忠孝军是金军中战力最强的军队,但士兵大部分不是女真人,我们派线人先在忠孝军,及整个关中地带传播靖康年间,金兵的暴行,向他们灌输金国走到这一步,完全是因果报应,”
“这个计划,我同意,”
“你二哥的想法,大力支持金国,提供数万杆m24,助金国拿下川蜀,我们在把河南占领,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发展几年后,在一统天下,”
“但那时,可不是三国,还有扶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