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当太监高阳高喊着:“有本奏来,无本退朝”的话音刚落之时,本应由尚书令司马昱首先汇报政务的时候,瘐冰突然上前一步,高举了一下手中的芴板,大声的喊道:“臣有一本。”
众大臣都被瘐冰这突如其来的抢奏给吓了一跳,御座之上的褚蒜子也吓了一跳,平时言少谨慎的瘐丞相这是怎么了?看来是有要事发生!褚蒜子本能的整理了一下衣冠,严肃的对瘐冰说道:
“丞相所奏,必是要事,请速速奏来。”
“是,太后,惜驸马都尉、高远伯桓温承蒙先帝及太台信任,担任荆州刺史一职,本应安抚百姓、抗击胡虏、保国卫民,然后自到任以来,倒行逆施,贪污成性,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强夺民财、逼死贤良,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率领军队闯入前任都督瘐翼府中,强迫其子捐纳钱粮,否则就公然扣押府中人员,桓温行径实在是禽兽行径,置道义公理于不顾,在当地已经民怨沸腾,境外胡人也是虎视眈眈,若是继续任由其这样下去,则荆州即便没有失于敌人之后,也会失于民变,荆州乃朝廷所辖最大州,若是荆州有失,则天下危矣,所以,臣斗胆奏请太后,立即免去桓温所有职务,调离荆州,再选贤者继任,否则的话,荆州危矣,天下危矣。”
瘐冰的这份奏折份量极重,直接把桓温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甚至瘐冰直接打出了若是桓温不走,则荆州危矣、天下危矣的话,说明此事已经到了非办不可的地步了。
所以,尽管褚蒜子已有心理准备,知道瘐冰所奏必是大事,但是没想到会是桓温的事,前段时间闹的支家二老之事就闹的沸沸扬扬,这几天好不容易慢慢平息了下去,现在居然又闹出了个兵围瘐府的事情来,要知道在当时士族把控天下大权的情况下,所有的朝廷重臣都极其重视家族利益,桓温胆敢兵围当朝丞相的家族府邸,那么也就敢兵围其他当朝重臣的家族府邸,这就相当于又把桓温推到了所有士族的对立面上来。
褚蒜子就算是当朝太后,名义上的摄政,但是也不敢公然的支持桓温,因为那样也就意味着也把褚蒜子推到了天下士族的对立面,要知道,司马氏能在这么弱的情况下继续当皇帝,完全是因为有士族的支持,若是没有士族的支持,他们司马氏分分钟都有可能会被赶下台的。
所以瘐冰所奏之事不但褚蒜子大吃一惊,就是其他朝臣也是大吃一惊,自东晋立国以来,兵围士族府邸的事情就只有两次,一次是王敦之乱,一次是苏峻之乱,但是这两次都是因为叛乱,而这次桓温公然兵围瘐府,在朝臣们的眼里,也就等同于叛乱了。
再加上前段时间逼死支家二老之事一直没有给一个处理意见,同意支道林的王蒙、刘倓、王坦之们本来就很不满意,再加上这次兵围瘐府事情,更是引发了他们更大的怒火。
于是朝堂之上再次成为菜市场,除了何充、诸葛无绪、司马昱等人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义愤填膺,恨不得现在就吃了桓温似的,大吵大闹着要褚蒜子必须处理桓温,否则就集体辞官不干了。
褚蒜子一见事情闹大了,知道此事压不下去了,若是继续像以前一样冷处理,极有可能会危及司马氏的统治,为了儿子,为了司马氏,褚蒜子不得不开始考虑是否要牺牲桓温的想法了。
何充和诸葛无绪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一直支持桓温的二人此时也有一些迷茫,若是瘐冰所奏之事属实的话,那么桓温确实就很难保住了,若是这个时候出来力保桓温的话,极有可能也会犯了众怒,成为牺牲品,但是若是不出来力保桓温的话,那么就极有可能桓温的官运也就到头了。
同样想法的还有瘐冰,他冷眼的看着嚷嚷着要罢免桓温的朝臣们,心里略过了一丝的得意,心想桓温肯定是挺不过去了,即便是不被罢免,也肯定在荆州待不下去了,而桓温走后,荆州刺史一职,也就只能由瘐援之来担任了,这兜了一大圈,官职还是回到了我们瘐家的手里,想到这里,瘐冰的嘴角处不由的掠过了一丝笑意。
面对群情汹汹,一直冷眼旁观的司马昱敏锐的察觉到,此事可能是瘐冰的一个阴谋,他想打倒桓温,然后让自己的侄子瘐援之取而代之,瘐家经营荆州多年,根深缔固,若是真的让瘐援之继任了,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但是自己一时又找不到可以替代桓温的人选来,所以目前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拖,以拖待变。
可是面对如此汹汹的舆情,今天若是不给个处理结果的话,肯定是不行的了。
但是司马昱就是司马昱,作为元皇帝司马睿最好的儿子,司马昱经历了明帝、成帝、康帝三个时代,也经历过王郭之乱、苏峻之乱两次叛乱,见惯了朝堂争夺、刀光剑影,就今天这个场面,对他来说,那都是小场面了。
所以司马昱略微思索一下之后,就对太后褚蒜子说道:“太后,桓温自到任荆州以来,不过半年有余,就闹出了如此多的事情来,说明其中必有隐情,但是荆州一地事关朝廷安危,不可轻易废立官员,万事当以慎重为好,所以臣以为,应当立即召桓温进京,在朝堂之上,亲自向太后及众大臣述职,然后针对这些事情当面质询,听听桓温所说,最后再出处理意见最为稳妥。”
司马昱的提议非常好,既然闹出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桓温必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都是以听别人说,桓温自己并没有上奏任何事情,那么只听一面之词,显然是对桓温不太公平,所以让桓温回京述职,然后当面质询,可以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司马昱的提议,褚蒜子非常高兴,本想当即同意,但是又不想改变自己中立的立场,所以就假惺惺的佯装征询其他人的意见,于是便说道:“会稽王此言甚好,我们总不能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就否决一个封疆大吏吧,若是诸位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就依王爷所言,召桓温进京述职,到时候诸位爱卿再当面质询,如何?”
司马昱的这个建议提的非常好,表面是谁都不帮,只是让桓温回京述职,若是确实做的过份,那么就当场免职就可以了,若是没有此事,那么就应该放人家回去。
再加上褚蒜子明确支持司马昱的意见,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所以也就默不作声。
褚蒜子见没有人作声,心里甚是高兴,当即便让高阳传旨荆州府,让桓温回京述职。
一场风浪,又这么被巧妙的化解了。
然后远在江陵的桓温,没等到朝廷的圣旨,反而等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如果利用好了,足以让他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