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到达健康城的时候,褚蒜子也是给足了桓温的面子,亲自带着小皇帝司马聃、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等一干人等到渡口接船,桓温是远远的望见码头上华盖云集,庄端秀丽褚蒜子在众人的簇拥下向自己的方向张望,此时的褚蒜子已然没有当初的青涩,在华丽服饰的衬托下,整个人显的更加的雍容华贵,望着这个曾经的情人,桓温不由的感慨万千,真是世事弄人啊,原本两个情投意合的小情人,现在居然被这样的世俗给隔的这么远,虽然近在咫尺,却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了。
船靠岸后,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桓温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可怜的李势率领着成汉皇族二十七人,披头散发,身穿宽大白色长袍,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小皇帝司马聃、皇太后褚蒜子敬献了降表、成汉国的传国玉玺、山川地形图、户籍薄等一系列象征成汉国政权的物件,并表示愿意永远臣服于大晋王朝,永世不再反叛云云。
而褚蒜子也是十分的大方,在接过李势敬献的降表之后,当众赦免了李势等人的罪行,同时册封李势为归义侯,其他跟随投降的皇族成员也都得到了不同的封赏。
在众官员、众百姓的欢呼声中,桓温骑上了高头大头,跟在褚蒜子和小皇帝的龙辇后面,而新晋封的中书监何充、黄门监王蒙、尚书监司马昱等一干二千石以上的王公大臣们,则依次的跟在桓温的后面,亦步亦趋的行走在人群中间。
此时的建康城,气氛热烈,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欢呼,他们大多都是从中原逃离而来的,对家乡的思念超过了任何时候,现在朝廷终于出现了一位英雄人们,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回家的希望,他们又怎能不热泪盈眶呢。
皇宫内,太极殿上,太监高阳站在御座前,宣读了朝廷对桓温的封赏:封临贺郡公、开府仪同三司,拜征西大将军,总督荆州、益州、交州、广州、司州、豫州六州军事。
这个封赏是褚蒜子同群臣们商议的结果,本来褚蒜子的意思是想封桓温为豫章郡公,因为褚蒜子与桓温相识于豫章,而且豫章还是一个大郡,想以此来提升桓温的地位,但是被司马昱所阻止,此时的司马昱,已经隐隐察觉出了褚蒜子对他的提防,原本瘐冰辞职后,丞相一职应由司马昱担任,但是褚蒜子却不再设丞相,而是扶持何充担任中书监,王蒙担任黄门监,进一步分散权力,这虽然对于朝局的平衡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司马昱而言,却失去了掌控朝政的能力。
所以对于桓温,司马昱也多了一个心眼,他深知褚蒜子跟桓温的关系,也知道褚蒜子有扶持桓温之心,为了防止桓温的崛起,司马昱极力说服褚蒜子跟群臣,为了安抚司马昱,褚蒜子只得改封桓温为临贺郡公了,虽然都是郡公,但是临贺只是个小郡,而豫章是大郡,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桓温对于什么公爵之位不太在意,那只是一个待遇而已,他更看重提开府仪同三司,所谓的开府仪同三司,是指桓温可以有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撩部属的权力了,仪同三司的意思就是可以得到同三公一样的待遇,所谓三司就是太尉、司徒、司空,晋承汉制,惟有三司可开府,开府的益处很多,桓温能够得到这个权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招揽天下人才为自己所用了。
更重要的是,总督六州军事,也就是说,桓温可以在这六个州当中,可以自行招幕兵卒,调配资源,这就相当于朝廷给予了桓温半独立的地位,比之前的瘐翼的权势要更进一步。
从看待封赏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桓温跟司马昱的不同了,桓温更看重的是权力,而司马昱更看重的是待遇,正是因为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决定了桓温与司马昱追求的东西也不同。
在朝廷的封赏宣读完之后,桓温没有异议,就直接谢主隆恩了。
随后,桓温又提交了一份长长的请封名单,这里面不仅有桓温此次伐蜀的关键功臣袁乔、周楚、孙恩、郗超、龚正、关悦等人,还有原成汉国的旧将田建、刘昂等人,人数足足有一百人之多,桓温不但为这些人请赏,甚至还在封赏名单中直接写明了请赏的官职,比如袁乔为荆州刺史兼江陵太守、郗超荆州刺史府长史兼襄阳太守、周楚为益州刺史兼成都太守、孙恩为益州刺史府长史兼武阳太守等。
褚蒜子看着这份长长的名单,以及桓温请求封赏的官职名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已然感觉到桓温有点太嚣张了,此次征蜀,你桓温确实是立了大功,请求封赏有功之臣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封这些人什么爵位、什么职位,应该是朝廷的事情,朝廷会根据请封之人的功绩,酌情商议,然后才进行封赏,而你桓温直接在请封名单中标明了官职,哪还要朝廷干嘛?这不明显就有僭越之嫌嘛?
原来还打心眼里为桓温感到高兴的褚蒜子一下子没了兴致,但是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褚蒜子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来,而是继续满面春风的说道:“哟,这么多功臣啊,看来此次平蜀,桓爱卿确实是受罪了,今儿个高兴,本宫已决定大摆三天宴席,众位爱卿一定要好好高兴高兴,不醉不归。”
见褚蒜子这个样子,桓温也是心头一愣,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冒犯了褚蒜子的底线,褚蒜子的底线很简单,你们怎么闹都行,就是皇权不可碰;
而桓温显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就是害怕褚蒜子为难,所以才挑灯夜战、费劲巴拉的听褚蒜子想好了这些人的官职,这样褚蒜子只需要在这份名单上打个勾就行了,这样也就不用褚蒜子再费心的去考虑这些人的官职了,原本以为是为褚蒜子着想,却没有想到却碰到了褚蒜子的逆鳞,引起了褚蒜子的不快。
“皇上、太后,本次西征历经千难万苦,幸得有微臣的这些弟兄们帮助,才得以顺利平蜀,俗话说有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请太后照单封赏,以做天下人的表率。”
此时的桓温显然没有察觉到褚蒜子的不快,只是以为褚蒜子一时高兴把这事给忽略了,所以在褚蒜子明显不想谈此事的情况下,当着众大臣的面,再一次的高兴请求褚蒜子照单封赏,显示是不给褚蒜子面子,桓温如此的不懂的察眼观色,甚至就连一直视桓温为偶像的谢安都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