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与桓温对戴施是信任的,因为交出传国玉玺之后,戴施为了不让蒋干等人怀疑,开始遥控指挥驻守在城外的晋军不断的小规模偷袭燕军,燕军不胜其扰,慕容评忍无可忍,在慕容恪还没有到来的情况下,指挥燕军跟晋军大干了一场,晋军大败,被迫后退三十里以避开与晋军的接触,其实这都是戴施故意演的戏,目的就是想让冉魏政权的大小官员们知道,晋军已经尽力了,燕军一时无法打败,还得继续等东晋朝廷的救援。
而此时桓温之前抢夺的军粮也已经吃完了,全城上下再次蔓延起了悲观的气氛,所有人都眼巴巴的希望桓温能再抢一次粮,而桓温也是这样想法,但是通过侦察发现,此时的燕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粮站都放了在离邺城很远的地方,而且还有重兵把守,再想上次那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去抢粮已然不可能。
抢粮没有希望,而城内十万人口都在眼巴巴的等着饭吃,桓温没有办法,只能等待何融能够尽快的调粮来。
何融没有等到,却等来了慕容恪,慕容恪自等生擒冉闵之后,就亲自将他押送到了龙城,到了龙城之后,冉闵很有骨气,誓死不跪慕容俊,慕容俊大怒,怒斥冉闵“奴仆下人,也敢妄称天子?”,冉闵面不改色,回怒道:“天下大乱,连你们这种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中华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
冉闵的话让慕容俊暴跳如雷,后赵灭亡后,慕容俊便有称帝之心,只是冉闵一直没有消灭,所以一直未敢称帝,现在冉闵已经被捉,中原已经无主之地,入主中原指日可待,现在慕容俊被冉闵蔑称为夷狄之族,自然是气愤之极,当即下令鞭打冉闵三百,然后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祖庙之后,斩于遏径山。
冉闵死后,慕容恪通过慕容评的信中得知邺城内的抵抗意志还很坚定,为了早日拿下邺城,慕容恪决定用心之计,于是便带上冉闵的头颅,亲率三万大军驰援邺城,慕容恪很清楚冉闵在冉魏政权当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冉闵一人独撑起了冉魏政权,除了冉闵之外,冉魏政权再无一个有声望的人能够支撑起来,现在邺城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多半还是因为冉闵没死,现在慕容恪只要将冉闵的头颅展现在邺城守军面前,相当邺城守军的抵抗意志就会立刻瓦解。
慕容恪是鲜卑慕容部最杰出的将领,他本为是慕容皝的第四子,因为其母高氏不被庞爱,所以一直不被慕容皝看好,直到慕容恪十五岁时,外貌高大雄健,性格雄毅厚重,其父每次和他对话,都能说出经世之理,慕容皝这才开始看好慕容恪,并把军队交给他。
慕容恪没有辜负慕容皝的希望,他先是击败后赵石虎的进攻,向慕容皝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在得到父亲的认可之后,又被派往镇守辽东,慕容恪到任后,先是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郡与带方郡,打的高句丽不敢再入燕境,随后又联合慕容俊、慕容军等其他人共同剿灭了扶余国,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慕容恪还曾随父亲远征鲜卑宇文部,攻克宇文部都城紫蒙川,宇文部被迫北遁,从此辽东辽西大地全归燕国所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慕容皝才敢自称燕王,建立了燕国政权,而在这其中,慕容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慕容恪生擒冉闵之后,燕王慕容俊野心膨胀,他想拿下邺城称帝,所以指示慕容恪务必要拿下邺城,慕容恪带着冉闵的头颅马不停蹄的赶往邺城,到达邺城之后,慕容恪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城门前将冉闵的头颅插在一根高高的竹竿上,展示给城墙上的邺城守军看。
邺城守军大都认得冉闵,他们视冉闵为汉人救世主,现在救世主被杀了,还死的这么惨,他们顿时感觉天塌了,这些人大都参与过冉闵的杀胡令,当年杀胡有多狠,现在就有多害怕,所以有些士兵当场大哭起来,他们即为冉闵而哭泣,也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哭泣,可以说冉闵一死,他们的主力骨也就没有了,抵抗意志也就不再那么坚定了。
前线士兵的情况很快就传到了桓温的耳朵里,桓温大吃一惊,他吃惊的倒不是冉闵之死,这个其实早已注定,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吃惊的是士兵们反应居然如此的激烈,有些士兵因为受不了心理的压力而当场自杀,这让桓温很快就意识到冉闵对于他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冉闵撑起了他们的一片天,现在天塌了,他们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士气自然也就低落了,士兵低落了,抵抗意志也就弱了。
桓温一边暗暗的钦佩慕容恪攻心之术的厉害,一边连忙去找蒋干商议对策,可还没等桓温去找蒋干,蒋干早已来到了桓温府前。
原来蒋干也听说了冉闵被杀一事,也清楚的知道了士兵们士气的问题,而此次来蒋干告诉桓温一个更坏的消息就是不仅仅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影响,就连朝堂之上的大小官员也都开始觅死觅活,在他们看来冉闵已死,冉魏政权灭亡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基于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已经有不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官员开始上吊自杀了。
桓温一听顿时感觉头大,一个政权的败坏竟然如此的迅速,根本就不人反映的时间,在经过一阵慌乱之后,桓温想起了后世明朝北京包围战的故事,当时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以后,北京城里也是这种悲观的情绪,而当时的主政者在推举出景泰帝登上皇位之后,就迅速的扭转了局面。
也就是说,当前悲观的情绪其实是更多的来自对未来前途的不明朗,以及没有主心骨,现在只要迅速的把太子冉智扶上帝位,然后由冉智出面到前线稳定军心,应该就能很快的提振士气,同样也能稳定官员们的悲观情绪,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迅速的扶持冉智登基。
对于桓温的想法蒋干也深明赞同,但是现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魏国已经向东晋上表称臣,也就是说已经去帝号,那么就不能再称帝了,所以冉智只能称王,而称王的效果自然比不上称帝。
但是不管是称王还是称帝,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将冉智推上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重振士兵们的士气和官员们的信心,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氏再弱,皇帝也一定是他们家的愿因,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帝国的象征,更多的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凝聚国民的向心力。
而就在桓温跟蒋干计定由冉智来继任魏王的时候,门外传令兵急匆匆的赶来禀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燕军从北门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