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部队不管是东晋还是北方诸胡所用的主用兵器基本一样,通俗的讲就是步骑五兵,即枪、刀、剑、弓矢和盾牌。这与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器大体相同,但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由于冶铁技术和士兵防护能力的发展,晋军的装备的枪穿甲能力要更强一些。
首先说刀,当时部队里装备的刀是比较流行的环首刀。该种刀的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柄一般是在铁芯外包裹木把,缠绕丝绳。
这种刀属于短刀的范畴,既适合劈砍,也可用来击刺,使用非常灵活,是一种非常适合步兵的兵器。
但是这种刀不适合骑兵,考虑到未来征战中原时骑兵才是主要的兵种,桓温决定为骑兵打造一种专用的刀,那就是长柄大刀,这种长刀是桓温根据唐朝时代陌刀改良而来,这种刀柄长而刀身宽,两面开刃,通长一丈,在骑兵冲锋之时可以利用刀身长的特点率先刺杀对方,但是缺点就是有重,重约十五公斤左右,但是好在当时的士兵普遍力气比较大,所以在稍加训练之后,也能够轻松驾驭这种长柄大刀。
第二是剑,由于剑身细窄,实战中主要用来劈砍,其强度不如刀,实战效果也不如刀,因此桓温决定不再将剑大范围的装配到一线部队,而只是将它作为将领防身所用或者装饰用品,这也使得佩剑逐渐成为军中等级的标志。
第三是弩,弩是一种远射武器。东晋时期的弩机与汉代的制式弩机相比没有多大演化。之所以没有太大改进,不是时人创新程度不够,而是汉弩机已达到冷兵器时代单兵弩机的技术巅峰。
当时两晋军队用弩很普遍,当时单兵用弩主要用于战阵中的防御,特别是立营以后的固定防御,或是步兵阵中的防御。
但是桓温在与北方胡人的征战中发现,北方胡人军队都很擅长马上骑射,远射武器主要是弓,弓完全靠人力发射,相较依靠弩机发射的单兵弩,力量较小,稳定性和精确度也差,然而弓使用灵活,机动性强,单位时间射击数量多。
正是基于此,桓温决定在装备传统弩机的同时,决定学习胡人军队的先进经验,也大规模的装备比较轻便的弓,这样可以使士兵战斗之时更加灵活。
大型弩具方面,桓温改良了传统的弩车,将大型弩具安装在安装在战车或固定机架上,弩力可达到1500斤,弩弓长度可达5米,需要多人合力、依靠绞机才能张弦。
为了适合这种大型弩车,桓温又大胆启用了大型弩矢,桓温改良的弩矢矢长90厘米,镞长21厘米,矢身周长15厘米。
经过实际测试发现,经过这种弩车射出的弩矢威力相当惊人,不但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000米,威力也是相当惊人,不但可以轻易穿透对方的木栅、盾牌等防御工程,甚至可以推毁石头修筑的防御工程,近距离的射击的话甚至可以穿透城墙和击毁木质的楼船,堪称大型穿甲弹的存在,是当时北府兵装备的主要的远程攻击武器。
第四是铠甲,在铠甲方面,东晋部队当时仍然沿用三国时期的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等甲具。两当铠形制最为简单,由一片胸甲和一片背甲在肩上用革带前后扣联而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前胸和后背。
明光铠形制较为复杂,该甲在前后心都安装了一大片明亮的金属片,能够像镜子一样反射日光,俗称“护心镜”;由于该甲其实是铁制扎甲,因其在阳光下甲片耀眼而得名。
明光铠防护力较好,除了护胸和背甲,还有护颈的盆领,更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和保护大腿的膝裙。
这种铠甲价格低廉,能够配属使用到低级军官身上,是当时部队的主要制式防护用具。
此外,东晋军队还曾装备过一种据说是诸葛亮所制的筒袖铠和铁帽,这类铠甲能够抵御二十五石弩的超级硬甲,但是十分的笨重,瘦小一点的士兵甚至会被这种铠甲自身的重量就给压扒下,正是因为太过笨重,所以桓温果断摒弃这种铠甲,只在北府兵中大规模装备防护效果较好的明光铠。
除了人穿铠甲,战马同样装备有马铠。其实马铠早在三国时代就出现过,曹植就曾经自述有“马铠一领”。马铠有的简陋,比如只配有防护马头、马胸的;有的完备,由一系列的面帘(护马头)、鸡颈(护颈)、当胸(护胸)、马身甲(护躯干)、搭后(护臀)和竖在马臀上的“寄生”(遮挡来自后面的流矢)组成。
战马装上完备的马铠,马上的骑士再穿上明光铠之类的重甲,配备弓矢和马矟,这便是当时名震一时的“甲骑具装”。
这种重型骑兵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中较为常见,战场防护能力强,冲击步兵战阵的能力也比较强,宛如一座小型的移动堡垒,在两晋时期是名副其实的骑兵之王。
东晋虽然地处南方缺少战马,骑兵部队较少,但由于北方政权重装骑兵的兴盛,所以不差钱的桓温也决定给北府军骑兵部队装备装备马铠,在桓温财力的加持下,当时北府军战马的披甲率达到了惊人的97%,甚至超过了北方胡人骑兵部队的披甲率。
除了马铠之外,马镫也被桓温应用到了骑兵当中,在西晋之前骑兵是没有马镫的,只有一种类似马镫的帮助上马的器具,这种器具也具有双马镫的一些基本形态,可以供人上马时蹬踏助力,但不能用于骑行过程中的踩踏。
桓温根据后世的经验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这种双马镫可以供骑兵前进时使用,使得骑士能够借助腿力保持身体稳定,即使高速冲锋时也不必再手抓缰身,同时还可以在马镫上站力,使骑士得以发挥全身力量进行格斗。这件装具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骑兵的作战效能。
北府军除了步骑之外,桓温还建立了强大的水军,这与大型楼船的出现密不可分。西晋时水军便已有发展,西晋灭吴前,抚远大将军王濬就曾在蜀地大造楼船,楼船顺流而下,直到下游还能看到。
东晋南渡后,造船和使船的技术更加完善。在桓温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北府军也大规模建造了能容纳多达2000人的大型楼船。这种大型船只大多在内河航运,一则体积巨大,防护能力强;二则运输能力强,不论运送兵力还是输送后勤补给物资,都是陆地交通效率的数倍。
此外,桓温还根据自己的经验跟工匠们一起研究出了车船。车船使用了轮桨,轮桨与旧式直桨相比有很多优点。一是动力连续。直桨划水时,在桨出水时没有动力,而轮桨可以连续产生动力。二是协作容易。直桨船要增加动力,必须尽量多地配置人力,但是直桨越多,多人同时划桨,很难做到步调一致,造成人力浪费,而轮桨连续转动,不存在协同和人力浪费问题,极大提高了动力输出效率。
桓温之所以发明车船主要也是看到了传统楼船的缺点,那就是无法在大海里航行,桓温另一个隐藏在内心的想法就是待打败胡人实现天下一统之后,桓温也想派船前往台湾、琉球、苏禄、占城、爪哇以及那可恶之极的倭国去,早早在哪里建立起稳定的统治,也方便后世再出现领土纠纷之时,我们也可以有史可依,可以理直气壮的喊出哪句着名的“自古以来…”
强大的武器装备再加上超高素质的兵源,北府兵可以说已经是当时顶级的军队了,此时的北府兵就像一只待在笼子里的已经武装到牙齿的老虎,待到时机成熟,就会像猛虎下山一般威震天下了。
有了这支部队的加持,再加上东晋中央及地方已经完全被桓温掌控,通过土断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解决了困扰朝廷多年的社会矛盾,同时也严重打击了士族的势力,扶持了寒族的崛起。
此时的东晋内部可以说是已经十分稳固,寒族阶层是绝对支持桓温,士族阶层也已分化严重,一部分彻底倒向了桓温,剩下的一部分即便是没有倒向桓温也绝对不会再敢捣乱了,这也就保证了不会再出现有人挚肘的事情了。
巨大的成就和绝对的掌控力让桓温冥冥中觉得,组织第三次北伐,一举统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