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令王猛没有想到的是,王猛向苻坚进言的越甚,苻坚反而越怀疑王猛的用心,原因无他,皆是慕容垂与姚苌等将领在苻坚面前诋毁王猛的缘故,王猛是个纯粹的前秦官员,身后没有部族势力的支持,所以对于王猛来说,苻坚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因此王猛唯有用心的辅佐苻坚,才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而慕容垂与姚苌则不同,他们一个出身前燕皇族,一个是羌族世袭领袖,身后都有大批的本部族将士支持自己,自己本部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暂时委身于前秦只是权益之计,一有机会就会立刻独立出去。
而对于他们这些胡族出身的将领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王猛,王猛因为天生的才能,对待苻坚又忠心耿耿,因此为了秦国大计,总是利用各种办法打压这些胡族领袖,而慕容垂就差点因为金刀计而死在王猛的手下,所以这些胡族领袖与王猛之间的关系一起很紧张。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胡族领袖一有机会及会在苻坚面前诋毁王猛,这让一直对王猛信任有加的苻坚也渐渐的开始对王猛有了其他的看法,开始渐渐的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密无间了。
其实苻坚一向心软,对投靠来的其他民族的将领都十分的宽容,这也就造成了秦军内部又因为民族不同而分成了很多的派系,这也为将来秦军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所以,正是基于这些种种原因,虽然王猛竭力的主张苻坚撤退,但是苻坚就是不答应,这让王猛十分的无奈,尽管王猛隐约的感觉到此次大战凶多吉少,但是皇帝的命令又不得不听从,所以尽管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是最终王猛还是跟从苻坚一同到达了乐山县。
跟随苻坚一同到达乐山的,还有前秦的二十万大军,虽然苻坚自持兵多将广而对晋军产生的藐视心理,但是丞相王猛却深知这二十万大军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二十万大军成分实在太过复杂,属于部队中坚力量的氐部士兵其实只有区区的五万,这五万氐族士兵由镇国将军邓羌率领,对苻坚忠心耿耿,属于前秦的绝对主力。
除了这五万氐族士兵外,还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率领的鲜卑慕容部士兵四万余人,扬武将军姚苌率领的羌族士兵三万余人,建义将军翟斌率领的丁零族士兵三万余人,以及前秦军队攻打梁益二州时收降的部队汉族士兵五万余人,这些由各部族组成的部队共同凑成了苻坚所谓的二十万大军。
由于苻坚的怀柔政策,准许这些投降的部队继续保持原来的建制,甚至还允许原来的将领继续统领他们,虽然苻坚想以此来感化这些投降部族,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用心为前秦政权服务。
然后这些胡族部队毕竟有本民族的利益诉求,尽管他们在表面臣服于前秦,但是在自己部族利益面前,一切的仁义道德都无济于事,而苻坚的怀柔政策又恰巧造成了这些胡族势力尾大不掉,而这也是丞相王猛一直主力削弱这些胡族势力的原因,可惜的苻坚一直听不进去。
而在桓温得知苻坚已经加强了涪陵的防御,并且也没有要退出益州打算的时候,也只能执行第二套方案,只不过他没有选择直接攻打乐山县,而是像王猛所猜测的那样,率军从岷江经三江口来到了青衣江,然后准备在青衣江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益州各地收陇部队,在益州发动对前秦部队的大反攻,但是没有想到刚过乐山县城,就在青衣江北岸发现了大批的前秦士兵早已等候在哪里了。
看着这漫山遍野的前秦士兵,桓温吓了一大跳,一来他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经中了前秦的埋伏,前秦士兵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二来他不知道这些秦军士兵的数量是多少,自己是否有能力一战。
同样吓一跳的还是前秦皇帝苻坚,其实他也是刚刚率军抵达这里,本想自己亲自察看一下地形,结果却误打误撞的碰到了桓温率领的晋军主力经过这里,幸好青衣江河宽水急,前秦军队船支又不足,因此无法攻打江面上的晋军,两军就这样只能隔江相望,谁也不敢主动发起进攻。
其实当前的局面对桓温十分的不利,首先从兵力上来说,晋军只有五万余人,而且这五万余人还是桓温搜刮的荆州各地郡县的地方保安部队、民团势力、地方大族的府兵等等,战斗力自然不如正规军。
其次是效仿问题,此次桓温所带的将领都是年轻将领,其中游击将军高衡和前军督护田洛虽然皆出自于北府军,战斗力强悍,但是那是在北府军整体战斗力都强悍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的部队战斗力肯定是要远低于北府军的,这就很考验将领的智慧了,右卫将军龚正虽然是老将军了,自彭城之战时就一直跟随桓温,但是自灭成汉之战后就一直在地方上任职,再没有参与其他的战斗,此次桓温实在没办法了,才重新启用他,所以战斗力也是要打问号的。
但是,桓温又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场遭遇战是无法避免的了,为此,桓温决定以自己为诱饵,采用虚张声势的方式,来迷惑秦军。
于是,桓温决定派出使者乘小船前往秦军营地,首先向苻坚表明了身份,然后又向苻坚表明自己现在在水中无法出战,因此要求秦军退出青衣江河畔,以便腾出地方让晋军登陆,然后双方再展开决战。
苻坚在听闻桓温就在江中某船之上时,大喜过望,因此连忙召集诸将商议,面对桓温这条大鱼,所有人都喜出望外,因此纷纷表示可以让出河畔位置,在晋军登陆立足未稳之际再出兵阻击,则大事可成。
唯有王猛坚决反对这个计策,王猛与桓温早前相识,深知桓温的能力和魄力,桓温是短兵相交的天才,越在危急关头越能暴力出超强战斗力,况且河畔地域狭小,大部队无法展开,秦军的兵力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有利于桓温发挥自己的优势。
因此王猛建议,要么在晋军快要靠岸之时,半渡而击,要么就直接撤出十里地,让晋军完全登陆之后,在宽阔的地域再与晋军决战。
然而可惜的是,苻坚再次否决了王猛的建议,他认为半渡而击不符合自己一贯的光明磊落的作风,那样做的话会让天下人耻笑,因为他对王猛说道:“朕有百万雄兵,光是把马鞭投入江中,就可以截断大江,还怕桓温区区几万大军不成?”
正是苻坚出于对自己部队的一贯自信,他还是觉得让出河畔之地进行决战最为恰当,因此便命信使回去向桓温复信,表示自己原因让出河畔之地,让桓温率领晋军大胆登陆。
桓温在听到信使的回话之后,不由的微微一笑,其实这只是桓温的权宜之计,桓温深知自己的兵力不足,士兵都是新招募的,战斗力不行,登陆就是个死,因此便虚张声势,假意让秦军撤出河畔之地,以便自己登陆后与对方决战;而本意却是想在等秦军后撤之时,便命晋军开足马力立即撤出青衣江,经三江交汇处转至泯江上,以便甩开秦军。
由于秦军没有船只,而青衣江与泯江又在乐山交汇,晋军走水路还好说,而秦军若是要从陆路追击的话,还要从乐山绕一个大圈,即便是骑兵再快,也快不过走水路的晋军,桓温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来脱离秦军。
然后,事情的发展总是超出人们的想像,就在苻坚下令部队撤出河畔之地,桓温也命令船队后队改前队,前队改后队掩护前队撤退,只令信号旗一下,就立即后撤的时候。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