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睿明面色惨白。
他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努力保持思考,跟上陆明的思路——
宇宙对生命一视同仁。
那些被永远困于世间,被称为神或魔的超级实体,
那些本质上只是长生而强大生物的孤独存在。
它们也有自己的意识与认识。
它们就能依靠自己那缺乏参照系的力量,永远坚定吗?
一旦动摇……它们的归处在哪?
陆明看着海睿明的神色,明白他已经意识到了虚无的真相。
他轻声补充道:
“看来你懂了。
“当然,它们也会积极自救,寻找解决方案。
“其中的一部分,会永久改变自己的心智结构,以规避这种永恒的虚无,
“这种改变堪比心智层面的整容手术,有时候甚至是完全轰烂自己的意识——意识,其实只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性存在,它是可以被拆掉的,这一点我们以后可以细聊;
“另一部分,则只能在煎熬中度日,直至最终疯狂,被我们收容。
“还有一部分,也是它们中那些智性最出众的一批,选择了第三条路。
“它们会主动切除记忆,重构自己的认知——你可以理解为主动降低智商,收缩认知边界,强行转变为世界观接近凡人的存在。
“以它们持有的力量而言,相当于主动把自己打成傻子。
“这些足够聪明的神,往往恰恰是力量能够随着岁月不断增长的个体。
“以神或魔的标准看,都是有着‘大帝之姿’的强者。
“但正因为强大而智慧,它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结局:
“一旦完全理解了生命的虚无,理解了自己只是无垠万界的一部分,甚至看穿叙事层,发现自己只是至高神性们永恒战争中的一块弹片,一缕枪火,
“它们就会逐渐被这至高的认知所占有,最终成为某个与它们本质最为接近的,至高神性的一部分肢体,
“最终完全失去自我,陷入上层叙事的深渊。
“那甚至不是什么‘污染’——万界之上的至高神性们,还不至于闲得专门去污染一个小小宇宙内星球级或星系级的神明。
“只是这些小神,在长久的虚无,在数以千万年无目的生存后,主动投入那些无情的高等存在,寻求解脱。
“等同于人类在抑郁与绝望中自尽。”
“天……”
海睿明大口大口呼吸着空气,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我从没想到……这些、这些怪物、神明……这些足够强大的生物,它们的世界也如此残酷。”
“是,”
陆明在窗边踱步,忽然露出一个笑容:
“有趣的是,这其实也解释了不少异常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亲人类行为,
“解释了它们进入人类世界的缘由。
“我们的文明中,普通人从生到死,都被圈养在民族、国别、种族、星球等概念的围墙里,
“这让大多数人,都下意识忽略了一个事实——
“一切概念,都要依靠族群和族类界定。
“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些心理边界不但限制了我们,也保护了我们。
“我们是群体动物,被他人所定义,
“这是枷锁,却也是护墙。
“他人确是地狱——但他人也是遮雨的屋檐,是温暖的炉火。
“然而,那些生而强大的异类,那些神明,它们生来就是孤独的——它们甚至找不到任何同类,仿佛它们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是宇宙的一次抽搐,一次排异反应。
“譬如,那个被我们编号为343,自称“神”的老人,和另一个四足三臂独眼的生物,从神格上讲,它们都是“耶和华”。
“但它们连物种都不一样。
“甚至,它们都是各自种族里的唯一一个。
“它们生来就是宇宙里的孤儿。
“当他们寻找自己在宇宙这个巨大林地中的生态位时,全都惊恐地发现,无可参照。
“它们无法像电影里的人造恐龙那样,通过杀戮确认自己的位置,那不现实。
“大多数凡人对他们而言与沙土无异,而去与那些和他们一样强大的存在确认……结果不是灾难,便是死斗。
“我曾目睹现实扭曲者之间的战斗,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把彼此砌进树干和水泥,然后被我用稳定锚捉住,再爆头。
“而神明之间的所谓‘确认行为’,那些战斗的后果,会比死亡更可怕。
“那么,你知道,它们中那些既没有强大到能不断在叙事层爬升,也没有决心切掉自己的意识的存在,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吗?”
海睿明的眼睛越睁越大,他已经想到了答案,但没有说出来。
他无法确定,所以决定等待陆明说出答案。
“它们选择了——爱。
“它们要么创造了自己的种族,细心呵护;
“要么在浩瀚星海中主动找一个种族,去爱。
“神爱世人,不是因为它们的爱多到无数挥洒,只能找一窝虫子去奉献。
“而是因为,它们在通过‘爱’自救。
“它们真的需要凡人。
“它们惶恐、迫切、如饥似渴地与这些懵懂的短寿生物进行心智层面的互动,以此为它们划定那近乎永恒生命的边界。
“它们争先恐后地改变形态,去扮演一个神明,躲在这些朝生暮死的小动物建立起来的‘概念围墙’后,躲避着宇宙虚无的真相。
“凡人是它们在宇宙中的压舱物,更是它们的‘锚’。
“这些神、魔、巨龙和英雄,它们情愿降格到凡人的世界观,蜷缩进凡人的神话观,以求新生。
“即使这些凡人种族——不限于人类,各个种族都是如此——随着文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已经不再信奉它们,
“它们也依然要想尽办法,通过展现神力、下达暗示、入梦甚至恐吓的方式,死皮赖脸地赖在这个文明中,躲在通俗作品和文学着作里,占着位置,苟延残喘——
“我之前提到的那两个截然不同的‘耶和华’,甚至为了抢夺同一个名字,打了几千年。
“这才是那些‘神明变得疯狂’、‘神爱世人’,‘神需要信仰’等等文化模因背后的真相。
“就像某个神亲口告诉我的:
“他宁愿按照经卷里的记载去斧凿外貌、规范言行、委曲求全、扮演善恶,也不愿意再‘独行于宇宙黑暗的渊面之上’。
“它承受不了那样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