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干官员都已经抵达会场,常二郎也不废话,直接开始给出了自己的最新指示,那就是,从上海青山大港到上海县城的铁路勘探工作已经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收尾。
现如今来看,应该可以尽快动工,桥梁集团尽快修建铁路桥,而道路交通集团则负责铁路的铺设。
由于常二郎一开始的蒸汽机车试验,用的就不是木质的枕木,而是水泥枕木。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从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的。水泥轨枕具有不怕水、不怕晒,不怕腐蚀等特点,水泥轨枕还具有稳定性强,使用寿命强,绝缘性好,养护费用低等优点。
这么一来,可以极大的节约兴修铁路的成本和时间,毕竟那么长的铁轨,光是那枕木,都不知道要砍伐多少的森林,还得进行加工之后,再运往上海。
而且木头枕木容易受到环境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腐朽和磨损。这不仅缩短了枕木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影响铁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频繁的更换和维护工作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可能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
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木头枕木的强度和耐久性也存在差异。这种不均一性可能导致轨道的不平顺和列车行驶的不稳定?。
所以,常二郎才会在最开始就确定了使用钢筋混凝土枕木,随着现如今的水泥产量的暴增,以及技术上的革新。
水泥的标号也越发地严格与规范,就像现如今铺设在那一分厂的水泥枕木,不分昼夜的测试之下,至今都还没有一块水泥枕木出现破损断裂的情况。
而现如今,钢铁集团那边,早在常二郎确定要兴修从上海县到那青山大港的铁轨之时,就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地生产起了钢轨。
更重要的是,现如今有了只需要煤和水就能够有强悍动力的蒸汽机械的存在,使得钢轨的产量也是突飞猛进。
。。。
转眼之间,已然过去了月余,常二郎亲爱的娘子朱宝贞,终于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京的路途,回京师待产。
而朱标这位大明常务副皇帝又晃荡到了常二郎的跟前来,就在这上海县亲切地接过了这些来自于殷商大陆的遗民。
这样的待遇,着实让那些殷商大陆的遗民们有些受宠若惊。
毕竟他们已经不再是那刚刚抵达大明之初的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
这一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几乎已经走遍了上海县的大街小巷,各大工厂,看着那些无比神奇,甚至是夸张的人类造物。
让他们深深地明白了,远在殷商大陆的乡亲们,已经落后老家这边太多太多,简直不可以用道理计。
但是,得益于常二郎与那郑有德以及一干上海县陪同成员的轮番洗脑。
让他们感受到了大明帝国普普通通一个县城就能够有着如此丰富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大明帝国臣民对于他们这些两三千年前失散同胞的厚待与热情。
让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着这种强悍到简直犹如神话国度一般的故乡:大明帝国。
他们这些各大部落的首领,最应该做的就是,向大明帝国臣服,而且应该像那位常府尊所言的一般。
恳请大明帝国在殷商大陆置以城邦,以统御殷商大陆诸部。
“……若是我们不作出这样的表态,我们就连一艘可以横跨大洋的船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将那些载人的马,耕作的牛,还有那些华丽的丝绸,还有温暖的棉布,带回家乡,带给我们的族人。”
“而且你们难道看不出来吗?他们的田地,每一块都显得那样的井然有序,而且一亩地,就能够产出几百斤的粮食。”
“而我们那样的耕作方式,却被我们祖地的人们,称之为最原始的刀耕火种……”
此刻,在屋内,这些现如今穿上了绫罗绸缎,系上了皮革腰带,脚上也穿上了鞋袜,甚至就连头发,也都不再梳辫子,而是学着大明人士,扎起了发髻。
再加上这些日子的营养过剩,已然让他们原本那显得精瘦的身形,渐渐地有肉,甚至有些人都已经开始有了肚腩。
而此刻正在发言的,正是他们之中威望最高的奎帕大酋长。
奎帕大酋长发言完毕之后,美滋滋地喝了一口那香喷喷的红茶,这才目光扫过一干沉默不言的同胞们。
“现在,还有谁反对我的意见,请你站出来表达。”
半天之后,才有一位壮硕的汉子站起了身来。
“大酋长,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万一他们在我们那里建设了城邦之后,把我们当成奴隶来奴役……”
看着这位壮硕的汉子,奎帕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
“斯科特,你这段时间有没有认真的学习那些明国人的知识?”
“还有,我们这些日子,几乎已经把整个上海县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块田地,每一处村落都已经去过了。”
“你可有看到这里有奴隶?他们的太子殿下,也就是那位仅次于大明皇帝陛下的人,也向我们作出了表示,在这个国度,是不可能有奴隶的。所有的生命都是他们皇帝陛下的子民……”
看到奎帕那副很没好气的模样在那里高声地解释着这个显而易见的事情。
这个名字在印第安语中表示“勇敢的战士”的斯科特果然人如其名,有些尴尬地挠了挠有些发痒的头皮憨厚地笑了笑。
“多谢大酋长的解释,只要大酋长觉得合适那我没有问题了。”
解决了这货,奎帕的目光又扫过跟前那些各部落的首领,看到没有人再起身,然后宣布通过举手来表决。
当看到了所有人都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臂之后,奎帕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大气。
“好了,那么既然我们都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那么就由我来书写这份国书,这是要上呈给那位犹如神灵一般高贵的大明皇帝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