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炎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望,如果能够有一位贤公的话,那简直是太好了。
厉夏不仅不生气,反而有点心动,要不要想办法把这位留下来呢?
别的贤公,大多都已经有了分属。
就像当初的孙夫子,他是平山国的人,虽然已经不当官了之类的,直接拉拢可不是什么好事,会得罪其他国家,也会得罪某个大家的。
但是七圣不同,他们被一家排斥甚至不承认。
再加上七圣到处游历,好像也没有听说他们具体属于哪个国家,所以拉拢他的话,得罪人的代价比较低。
他想了一下,还是询问了一下姬茹嫚。
“你说孤要是拉拢这个诗圣,你觉得能够成功吗?”
“大王不生气了?”
姬茹嫚反问道。
“孤刚才就说了,孤没生气。”
厉夏嘴硬的辩解道。
“这诗圣的诗,当初在皇都都听说过,名气还是很大的。
而且很多人觉得,诗圣是最可能成为巨子的,毕竟他的名气积累了那么多年,就差一个契机。
很多国家都对他抛出了橄榄枝,许以上卿甚至封君,但是都被他给拒绝了,想来可能性不大。
而且他酷爱游历,他的诗都是游历所见所闻所感,充满了对底层平民和奴隶的同情。
甚至传言,他是圣人降世,天生具有怜悯心。
因此他的名声才会那么大,诗才会被那么多人接受。
想要拉拢他的话,恐怕有点困难。”
姬茹嫚如实的说道,不是她打击厉夏,确实是不太容易拉拢。
毕竟炎国能给他什么?
炎国能给的东西,以前都有人给过,却都没有成功过。
金钱!
贵族!
还是说高官职!
这些都不是人家追求的东西,可能说的天真一点,人家追求的是人人都是贵族,人人都是富翁吧。
厉夏紧皱眉头,还真的没有想好。
“孤要是帮他宣传诗家呢?争取给诗家弄成三流,你说有没有可能?”
“亦或者说,孤找人这一首好诗,能不能让他拜倒钦佩?”
姬茹嫚想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整个炎国都走诗家,恐怕都很难让诗家成为三流。
因为百家成为几流,支持宣传都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各自的主张,拥有能够改变整个世界或者人族的主张才行。
儒家的礼,人族走了几千年。大周走的就是礼教天下。
儒家的阶级,善恶,仁义等等,都是治国方略,所以儒家是一流大家。
墨家的侠之大者,兼爱非攻等等,同样是治天下,改变世界的主张,这是他们的核心,他们有无数人围绕着核心努力延伸。
医家这一类,他们为何不能成为一流。因为医家不能治国,只能治人。
所以他们档次低了一点。
隐家这一类的,他们有着擒贼先擒王的主张,同时还有实践,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即使这样也只能成为三流。
不是说他们愿意成为三流,而是他们的主张核心延伸的不够全面,做不到那么大的影响力。
别的不说,新儒分家之后,他们依旧用以前孟圣留下的主张,这是为何?
就因为他们研究的就是这个,没有产生自己独有的主张,以及对主张的实践等等。
他们如果不继续用孟圣仁主张,那么新儒就连三流也算不上,恐怕当初也不会分家了,贵儒一直卡脖子,不是因为舍不得那些人,而是因为舍不得那些主张。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姬茹嫚都说的这么明白了,厉夏怎么可能还听不明白。
“我们想要帮诗家成为三流,并不是支持那么简单,而是因为诗家缺少自己的核心主张?”
姬茹嫚点了点头。
“就是这样子,诗圣为何到处游历,仅仅是因为喜欢吗?
妾身觉得并不是,谁喜欢没苦硬吃啊。
妾身觉得,诗圣这是在寻找自己的主张,能够支持诗家成为三流,甚至二流之类的主张。
也是在寻找突破的契机,很可能他突破的契机,就是诗家成为三流之类的契机。
他到处游历,应该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对,并不是说外人想要帮忙就能做到的。”
“那诗家现在的主张是什么?”
完全没有主张怎么可能建立诗家,只能说诗家现在的主张不怎么样,导致接受的人不多罢了。
“这一点妾身也不太熟悉,毕竟诗家的主张没啥存在感。
就妾身现在所知道的,诗家主张就有:诗以记史,诗以藏画,诗以传情。”
除了诗意传情以外,还有两个都有蹭的嫌疑。
史家原本就不是一流,你再蹭人家的,肯定是更低了,而且你还没史家发展的时间长。
人家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了,各种记史方式,最主要的就是时间史和人物史,其他史更是层出不穷。
你要说以诗记史,那直接并入史家得了,估计就算是并入了史家,也只是一个很小的派系了。
画家更是不堪,人家三流都有点勉强,你又以诗藏画,以后是不是还可以以赋藏画,以文藏画,以小说藏画。
至于说传情,这就比较笼统了,或者说比较模糊。
小说也能表达感情啊,赋也能够表达感情啊,随便一个文章,都可以说有所想所感,实在是太模糊了,难以界定。
当然了,诗家还可能不止这点主张,但是这几个最出名的都不出名,其他的更不要说了,连姬茹嫚饱读诗书都没有听说过,可见其出名程度。
而且你直接这么做,还有可能让画家和史家不高兴,有点打擂台的样子。
看来诗家不出名,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你说的用诗让诗圣拜服,那更是很困难的。
毕竟诗家就是人家创建的,人家在这方面研究可是很深的,谁能够让他为之折服。
而且人家追求的不只是诗,人家追求的是平民和奴隶的疾苦,所以诗只是表面,你要是能够真的解决了底层人的疾苦,说不定人家真的拜服。
不然的话,你就算是拿出比诗圣好的诗,他最多敬佩你这个人,以及你的文采之类的,但绝对不会拜服的。
更何况人家也没有出仕的想法,人家是在寻找诗家的主张,一个契机,这才是人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