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汉军朝着西安府昂首阔步进军的时候,此时的陕西巡抚鹿传霖却坐立不安,只觉压力山大,整个人都被压在案几上抬不起头。
因为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汉军这一路匪军,还有其余数股灾民组成的乱匪大军。这些人打着开仓放粮的口号,裹挟着无数饥饿的百姓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会杀到西安城下来。
然而他却拿不出任何办法来阻止这一切,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即便他已经倾尽所有,但依然凑不出能够召集民壮守城的粮饷来。
可是再急也没用,陕甘总督远在兰州,那边的马家军同样声势浩大,恐怕他自己也自身难保,现在向他求援必定于事无补。鹿传霖只能眼巴巴得将目光看向了西安将军岐元,希望他能出手拉一把。
鹿传霖不知道的是,岐元现在也很头大。他本以为自己离开了成都,脱离了祝灏他们的把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就不会再有烦心事,哪知这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更为不堪的是,在成都好歹有包应仁、祝灏等强人给他撑着基本盘,不会让局势彻底失控,到了这里,他反倒成了顶梁柱,事事都得由他拿主意,他一个黄带子,吃喝嫖赌抽不在话下,治理地方,他还没长出那个脑子。
所以,当鹿传霖找到他,协商是否能将八旗兵派上城墙协助城防,结果第一时间就被他否决了。开什么玩笑,八旗子弟金贵,岂是随便拿来填线的,顶多在城破后帮着打打巷战还可以。倒是他也看出了鹿传霖的难处,主动从满城的粮仓中拨出了一万石的粮食用以激励守城官兵。
出了将军署,鹿传霖有些悻悻然,虽然没能请动八旗兵,但好在有了这么多粮食,能够守住西安的信心增加了几分。
很快,他利用这些粮食组织起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其中还大部分是青壮年,毕竟这年头能出门逃难的多是有体力的壮年人,老弱病残基本在路上就死得差不多了。
有了兵源,肯定要有武器。但由于陕西承平日久,又不是总督驻地,本就兵力薄弱,大部分绿营还被调走,鹿传霖是怎么找也没找到足够的火枪、火炮。
这时就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发生了,人们在清点各处陈旧的仓库时,竟然发现了一个地窖里储藏着十五门完好的永乐将军炮及数量众多的实心炮弹。
经过一番维修处理,这十五门四五百年前的火炮居然还能发挥完备的战力,射程和威力也比清军自己浇铸的大将军炮强上不少,实在令人惊叹。
作为十三朝古都,也是西北第一重镇,这样的储藏室在西安屡见不鲜,但在这时启出这么多火炮属实帮了守军一个大忙。
前前后后一共用了五天时间紧急施工,西安的城防终于从里到外重新加固了一次。箭楼、炮位布置妥当,金汁、擂石全部就位,城外的地上也撒满了铁蒺藜,就等着迎接乱匪的攻城了。
又过了两日,第一股乱匪遥遥在望,只见漫山遍野的乱匪如同乌云一般席卷而来。他们手持木棍或者砍刀,怒气冲冲,声势十分浩大,令人望而生畏。
鹿传霖站在城墙上,凝望着远方的乱匪队伍,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知道,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他必须带领全城的军民坚守到底,不然西安城必遭劫难。
这里不得不提鹿传霖的过往。明永乐年间,鹿氏世祖鹿荣,由滦平迁徙到定兴县西江村,从此定居繁衍。定兴鹿氏在明清两朝,共出了十二名进士、三十三名举人。堪称一方名门望族,数百年官宦世家。
鹿传霖的祖父鹿荃曾做过两淮盐运使,鹿传霖的父亲鹿丕宗受父荫,官至贵州都匀府知府。出身在这样的官宦之家,作为鹿丕宗的第五子,鹿传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形成遇事沉静、稳健的性格。
鹿传霖早年随父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并于其父母死于兵乱后赴总督署求援平乱,带父母遗骸回乡安葬。后考取举人,随胜保对抗捻军。
从他的过往就可以看出,鹿传霖不仅性格沉稳、坚毅,还有相当丰富的战阵经验,这使得他在面对乱匪的进攻时能够保持冷静,并制定出有效的战略。
这股乾州、凤翔来的乱匪第一波攻击便用尽了全力,乌泱泱一股脑全冲向西安城一个方向。他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整个城市都震塌。
鹿传霖站在城墙上,冷静地指挥着炮手、火枪手和弓箭手有序射击,随后又命人将火油倒下城墙,这不仅阻挡了进攻,还烧死了不少没来得及逃走的乱匪。
此时他轻易看出乱匪的弱点,这些人缺乏组织性,而且也都饿得没什么力气。因此,打退第二轮攻击后,他更是带着一支千人的敢死队冲出城门,杀的乱匪措手不及,疲于奔命。要不是乱匪人多,他都有信心凭自己这点儿人将他们全收拾了。
正当他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组织一支精锐力量将这股乱匪全部杀散的时候,西安城的北方沙尘满天,竟出现了一支规模更加庞大的多得多的乱匪队伍。不得已,鹿传霖只得关闭所有城门,坚守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