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八九月回来。”
去完英雄宴,她也有可能在外面多转转,所以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回来。
卿公主点头,“那什么时候走?”
“六月初就走。”雪晚回道。
这也没几天了,卿公主有些不舍,但是还是雪晚的正事要紧。
“等你回来,得跟我好好讲讲英雄宴是什么样的,我还只是听过英雄宴的名头呢,”卿公主单手托着脸有些好奇。
“好。”
“对了,我本来要跟你说件事,郑怡和歆瑜姐姐应该也是为了那件事来的。”卿公主又道。
郑怡和董歆瑜一同点头:“没错,是平昌伯府的事。”
雪晚疑惑:“平昌伯府怎么了?”
“晚姐姐你还记得第一次见郑怡和歆瑜姐姐的时候吗?”
“当然记得。”
“当时……”卿公主吧啦吧啦将当时发生的事告诉了雪晚,
“就是这样,因为涉及到朝廷官员,不能外传,所以我们就没告诉你。”卿公主歉意一笑。
“没关系,我明白,”雪晚捏了捏卿公主头侧的小发苞,“不过现在怎么又告诉我了?”
“因为事情都查清楚了,这件事也没办法压下来,要不了几天,平昌伯府就要“名震”天启甚至北离了。”
卿公主咋舌:“就没见过这样离谱的事情。”
“郑怡和歆瑜姐姐救下的那个贺宗山,确定就是平昌伯夫妻的亲生儿子,贺宗山才是真正的伯府嫡子,那个吴仁徽是个冒牌货。”
“嗯,是假冒了平昌伯的嫡子,但没有假冒吴家的子嗣。”
雪晚一愣,这意思是,那个吴仁徽不是平昌伯的孩子,却是吴家子弟?
平昌伯一家不就只有兄弟二人吗?
嘶!
郑怡和董歆瑜瞪大了眼睛,也想通了其中关窍,这事她们也是才知道。
贺宗山和平昌伯府的事她们参与的不多,所以她们知道的也少。
“所以,吴仁徽是平昌伯亲弟弟的孩子?!”郑怡震声。
“没错。”卿公主一抚掌,赞同点头。
“说真的,平昌伯是真惨,四个儿女,只有大女儿是亲生的。”卿公主一脸同情地咂舌摇头。
这句话的信息量太大了,郑怡三人懵了好一会儿。
雪晚眨眨眼,道:“不会都是平昌伯他弟弟的吧?”
卿公主微微摇头:“平昌伯共两子两女,嫡长女吴梦嘉,庶子吴仁彦,嫡子吴仁徽,庶女吴依嘉。”
她又啧声:“说起来,平昌伯他弟弟的发妻也挺可怜的。”
“平昌伯亲弟吴厄只有一子,名吴仁奇。”
“平昌伯嫡长女是平昌伯和其夫人亲生的,庶子吴仁彦是吴厄和其妻的亲儿子,平昌伯和他夫人的亲儿子被吴厄换走,现在的吴仁奇就是他们的亲孩子,”
“嫡子吴仁徽是吴厄和平昌伯的妾室万氏偷情生下来的,庶女吴依嘉是吴厄花高价找到两个像平昌伯夫妇的人生的,不是真的吴家血脉。”
郑怡和董歆瑜被这一串信息砸得头晕,也震得心惊,
其实卿公主说得很明了简洁,
吴厄+吴厄的发妻=吴仁彦
吴厄+平昌伯的妾室=吴仁徽
平昌伯+伯夫人=吴梦嘉
平昌伯+伯夫人=吴仁奇(被吴厄换走,做了吴厄的儿子)
平昌伯+其妾室=≠吴依嘉(非吴家血脉)
雪晚消化了这消息,默默道:“吴家,好会玩。吴厄,好算计。”
郑怡和董歆瑜十分赞同地点头。
卿公主淡定地喝了口茶,她在调查的时候都被惊了很多次了,她知道大部分朝堂官员家里都很乱,但从未想过如此之乱。
“吴厄,这是为了平昌伯府的家业无所不用其极啊。”董歆瑜叹道。
“平昌伯他们就没怀疑过吗?”郑怡惑道,都在一个府里,总能见面,就一点都没看出来?
卿公主解释道:“吴厄因为身体不好不常外出,吴仁奇的身子也不好,夫妇俩就一个孩子,吴厄的发妻就一直照顾吴仁奇,一家三口都不常出现,连吴家人都没见过几次吴仁奇。”
“而且平昌伯和吴厄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二人长得也像,堂兄弟姊妹相像合情合理。”
“说得也是。”郑怡点头。
“当初吴厄换出平昌伯嫡子时不知道出了什么差错,孩子丢了,吴厄私下里还暗暗找过,不过贺宗山辗转到了丰城关,没被他找到。”
卿公主还想往下说,青柳敲门进来了。
“公主,兰月侯派人转告,平昌伯府换子案提前审理。”
“提前审理?”卿公主惊讶,“为什么?”
“贾宏已经于三月前死亡,侯爷说,其他物证人证既齐,就尽快抓人审办,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已经去抓人了。”
“走走走!我们去大理寺!”卿公主霍然起身。
“我们能去吗?”郑怡问道。
“能,我们坐在屏风后面就好了,”卿公主调皮地眨眨眼,“你又不是没去过大理寺。”
郑怡的脸瞬间爆红,哼唧一声扭过身不看她。
几人掩唇无声轻笑。
卿公主赶忙挽住她好声好气哄着,
董歆瑜和雪晚对视一眼,都颇为无奈,明明知道郑怡脸皮薄还这样逗她,这不是自找罪受吗?
好容易哄好了郑怡,她们往大理寺去。
兰月侯深知自家小侄女的性子,早就把屏风茶点都准备好了,就是没想到她还带了人来。
“我们就听听看看,不打扰你们。”卿公主弯唇笑道。
兰月侯能说什么?他只好点头:“你们就在那里,不要出声。”
得了兰月侯的应允,卿公主高高兴兴拉着雪晚三人坐到了屏风后。
平昌伯府。
前院,昏迷了一个多月的吴仁徽刚刚醒来,就被一拥而入的大理寺官兵给架起来带走了。
而吴厄、吴仁彦也一同被押走,还有他们各自的一些仆人。
被分别押送的三人看到彼此都有了很不祥的预感,背后渗着冷汗。
平昌伯一家子整整齐齐进了大理寺。
因着这件事太恶劣,兰月侯和太师商议后决定开了三法司会审,由兰月侯从旁监审协理。
上首三桌案,分别是刑部尚书周德、大理寺卿沈希夺、御史台御史大夫陈卓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