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呢?
是那时吧。
那时,他在潜伏在凶犯老巢时受伤,翻进了一处山庄里。
那些凶犯在刀剑上抹了毒,他不想吓到旁人,但他高估了自己的状况,没走两步就吓到了一个姑娘,这样近的距离,他都没发现。
那姑娘惊慌欲高呼,却又急忙捂嘴止声,还阻止了身边侍女的动作和呼喊。
“你、大理寺卿沈大人?!”
她竟认得他?
因着中毒,他的脑子混沌得很,他只记得自己好像点头,然后就晕过去了。
再醒来,便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身上的伤被处理妥当,毒也解了。
给他端药的侍女发现他醒了便去叫了被他吓到的那姑娘。
她说她叫郑怡,是郑大人的女儿。
他问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些,万一他是坏人呢?
她笑着,说她已经知道他的身份了,大理寺卿断案如神、秉公执法,是坏人和贪官的阎王好官的青天大老爷,她相信他,也得让他知道她叫什么,她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让大理寺卿欠她一个人情,十分值。
他被逗得差点笑出来,青天大老爷,他应该是所有人的阎王才对,不过她有句话说得对,大理寺卿的人情可不好得,这人情确实值。
他看着巧笑嫣然的姑娘,颊边那圆圆的酒窝如圆月。
莫名有些……手痒。
即便是她救了他,但碍于清誉问题,此事并没有宣扬出去。
在山庄休养了两天,他便要告辞离开,临走时给了她一块小铁牌,告诉她若是有事可凭这铁牌找到他,他会帮她。
他没想到再见会那么快,不过半月,他出门办案就遇到了遇险的她。
他要抓的盗匪为逃跑绑架了她和她的侍从,她不像他以前遇到的大多数人一般惊慌失措大声吼叫,她很镇定,还会努力克制恐惧配合他,名门贵女遇上这种事基本会慌神,她没有,她的表现真的很不错了。
一番谈判缠斗后,他成功救下了她,只是自己被匪徒伤到了。
她亲自给他处理伤口,刚才被胁迫没哭的人现在一滴一滴的掉眼泪,眼睛红得像个兔子。
他大约是脑子里哪根弦搭错了,不想着哄人,竟呆呆的觉得这时候的她好漂亮,甚至还逗弄了她两句,然后惹得她哭得更狠了。
他慌了神,手足无措,忙去哄,哄了好久。
她终于不哭了,慢慢睡过去。
大夫说她受到惊吓,情绪不稳,需要休养些日子。
他看着床上娇小的人,眼尾还是红红的,心中有些懊恼,干嘛要多话?该打!
自那以后,他更为关注她了,知道她与顾家顾栩走得近且似乎是有结亲的意向,他才后知后觉自己对她的心思。
可是,他比她大了几岁,名声还不好,天启阎罗,官服血染,天启的贵女都不愿意接近他,她大概也是,不愿的。
纠结着,默默关注着。
直到那次她随家人回乡祭祖,遭遇祸事,他正在附近巡案,得知消息的时候,心都要被吓出来了,一路快马加鞭拼命赶去救人。
差点,就差一点那几个山匪就要伤害她了,他愤怒地将山匪杀掉,看着狼狈的被吓到发抖的她,心中止不住的心疼,他将自己的披风给她披上。
她一边痛哭一边催着他赶紧去救其他人,然后心神激荡下晕了过去,那种情况也顾不得男女大防,隔着披风把人抱起送到安全的地方。
事情结束后,查到顾栩的所作所为他十分愤怒,但没有证据,他便只能悄悄告诉郑大人,而后暗地里收拾顾栩。
之后,他便认真思考着以后,他想,娶她。
但是还没等他定好如何打动她的计划,她出事了。
在知道她失踪时,他就觉得和顾栩有关,再加上那个不安分的表妹做出的事,他可以肯定就是顾栩绑走的她。
好在那位和郑怡关系不错的雪晚救下了她,好在她没事。
他看着那半死不活的顾栩,想着,天狱里的每一道刑罚,顾栩都得尝一遍,他要他生不如死。
顾栩的审判下来后,他便去找她道歉、表心意。
大概是太过震惊,她没有表示,他说不是逼迫,可以考虑。
他心里有些没底,郑大人不让他见她,他只好悄悄给她送东西讨她欢心,偷偷翻墙见她,这不合礼数,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想把她娶回家。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她松动了,天知道他有多高兴。
明德二十三年五月初八,宜嫁娶,他和她成亲了,他终于把惦记许久的小兔子娶回家了。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只钟情郑怡一人,护她、爱她、宠她。
婚后,郑怡坐在榻上,对面是那在外面冷脸、家里笑容不停的沈希夺,他抱着孩子逗弄着,时不时看着她傻笑。
她笑起来。
以前她听闻大理寺卿怎样厉害、怎样不近人情,但她听多了探案的故事,便觉得,沈大人才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可怕,他明明是个大英雄。
其实在山庄遇到他前,她已经见过他几次了,但是她不敢也不能上前认识他,他也未曾注意过她。
他曾问她不怕他吗,她说,她为何要怕断案拿凶、保护百姓、审查官员、保护朝堂、守护国家的英雄呢?
他们相处不多,她只当他是值得敬仰的人,从未想过能与他在一起,那天,他来找她表心意,她被惊到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回他,他说让她考虑,
她还没考虑两天,他就给她送了许多东西,吃的玩的戴的,还偷偷翻墙来找她。
一次次攻势下,本就犹豫的心还是为他倾倒。
好吧,她以往也做过些大胆的事,这次,便也大胆一回。
“娘子?娘子?回神了。”沈希夺伸手在她面前轻晃。
郑怡回过神,朝他一笑,伸手接过要她抱的儿子。
“刚才在想些事,走神了,你要说什么?”
“该吃饭了,厨房新做的菜品,我试了试,很好吃,也合你的口味。”
“你既说好,那肯定是好的。”
夫妻两人携手带着幼子说说笑笑往偏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