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喉的尸首竟然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那原本高悬在半空、用铁钩勾住的躯体,此刻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一般,不停地摇晃着。随着尸首的动作,铁钩与木梁相互摩擦,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啸叫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众人惊恐万分,纷纷向后退去。
就在这时,戚福眼角余光瞥见了那人脖颈处的异样。只见那里青筋暴突,根根分明,仿佛要挣脱皮肤的束缚跳出来似的。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原来这人并非死后被挂在这里,而是活着的时候就被硬生生钉在了上面!
刹那间,一股鲜血从撕裂的喉管喷涌而出,如同红色的喷泉般四溅开来。其中一些血沫不偏不倚地溅落在旁边那位老者皴裂的脚背上,滚烫的血液瞬间让老者如遭电击,一个踉跄便跌倒在地。而那具尸体则还在不停地抽搐着,双脚用力一蹬,竟将脚下的半片草鞋蹬成了碎片。与此同时,那沾满鲜血的脚趾甲也因为过度用力而翻起,直直地指向坡子寨所在的方向。
\"那是他们的蛮头......\"老者挣扎着爬起身来,声音嘶哑得犹如撕裂的绸缎一般。他紧紧攥着手中的半块土疙瘩,手背上的青筋高高鼓起,\"他们说我们偷了他们的粮食……\"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一阵骤然爆发的吞咽声所淹没。
戚福转头看去,只见二十几个破旧的陶碗正同时叩击着锅沿。锅里原本煮好的米汤已经被瓜分一空,但人们仍然不甘心地用碗边刮蹭着锅底,试图再舀出一点残留的米粒。由于过于急切,不少人被溅出的热米汤烫伤了手,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死死地护着碗沿不肯松手,甚至伸出舌头紧贴着陶片来回舔舐。
戚福默默地望着空荡荡的锅底,那里只剩下一层已经凝固的米痂。一阵凉风吹过,带着浓浓的血腥味掠过他的后颈,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而在寨门的阴影里,最后那具尸体终于停止了挣动,它那半截舌头无力地耷拉在嘴外,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未尽的冤屈,眼白上翻着映出满地狼藉的碗盏。
霜刃如闪电般划过,轻易地割开了渐浓的暮色。戚福静静地坐在马背之上,他那双修长有力的手指,此刻正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上缠绕的绳索。
马蹄声响彻四周,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人们的心弦上。当马蹄无情地踏碎那些干枯树枝时,清脆的响声瞬间打破了周遭的宁静。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栖息在树林深处的乌鸦纷纷飞起,它们在空中翻飞搅动,使得原本隐藏在枝叶后的半截木寨墙逐渐显露出来。
那截木寨墙显得残破不堪,仿佛是被一场可怕的灾难所摧毁。它是这座村庄曾经遭受匪贼洗劫和屠杀后留下的唯一见证,而那场浩劫更是让整个村子陷入了一片死寂与荒芜之中。
伯言骑着马缓缓靠近戚福,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突然,他抬起手中的鞭子,指向遥远的天际。只见在那片焦土的尽头,一缕灰白色的炊烟正顽强地升腾而起。
\"少爷,您看那炊烟。\" 伯言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
戚福顺着伯言所指的方向望去,眉头微微皱起。
\"若是再这样散出两车粮食,咱们的兄弟们恐怕就得靠嚼草根来充饥了。\" 伯言忧心忡忡地说道。
伴随着沉重的车轮滚动声,装满粮食的大车吱呀作响地碾过路面上的碎石。木质的车轮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前行,发出一阵又一阵刺耳的吱呀声。
就在这时,戚福猛地拉紧缰绳,身下受惊的马匹高高扬起前蹄。路边盛开的野菊花在马蹄的践踏之下,瞬间化作一滩泥泞。
成群结队的乌鸦从焦黑的树梢上疾速飞过,它们翅膀扑簌簌的扇动声与远处隐隐传来的野兽呜咽之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乐章。
戚福默默地解下挂在腰间的水囊,然后将其中清澈凛冽的酒液毫不吝惜地泼洒在道路旁边一座新垒起来的坟茔之上。站在一旁的伯言清楚地看到,自家少爷握住水囊的手腕骨正在微微颤抖着。而那被酒水浸湿的黄土之中,竟然渐渐渗出了一些暗红色的斑块——那正是三天前围剿匪贼时,某个穷凶极恶的匪徒临死之前死死攥碎的木环。
那日,地窖中的光线昏暗而阴冷,仿佛与世隔绝一般。那个孩子蜷缩在角落里,身体微微颤抖着,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决然和勇气。
戚福的声音轻柔地响起,仿佛生怕打破这地窖中的寂静,又像是害怕惊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恐惧。他的话语如同撕裂蛛网般小心翼翼:“那日在地窖里……”稍稍停顿之后,接着说道,“那孩子举着一把粗糙的木刀,口中喃喃自语,说是要杀尽那些可恶的山贼。”
此时,残阳如血,将戚福的身影投射在地面上,拉出一道长长的、扭曲变形的影子,宛如一把锋利的利刃,无情地劈开满地金黄的稻穗。
突然,粮车毫无征兆地剧烈颠簸起来,车上装着的半袋黍米随着晃动从麻绳的豁口处汹涌而出,金灿灿的谷粒瞬间洒满了车辙碾压出的深深沟壑。
坐在马背上的伯言见状,刚欲高声喝令车夫停车,然而还未等他开口,便看到戚福敏捷地翻身下马。他身上穿着的那件略显破旧的棉衣,在掠过路边的稗草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只见戚福迅速蹲下身子,伸出双手,将那些散落在地上的谷粒一粒一粒地拾起,放进自己的前襟之中。
傍晚的微风轻轻吹拂着,吹散了戚福束起的丝绦,不经意间露出了他后颈处那道犹如蜈蚣般狰狞可怖的疤痕。这道疤痕,正是那时被那位护子心切的匪首妇人用锋利的柴刀所留下的印记。
秋阳宛如一位神奇的画家,用它那金色的画笔轻轻地涂抹着大地,将原本枯黄的野草瞬间镀成了一片片耀眼的碎金。放眼望去,那条绵延不绝的土路如同一条灵动的蛇,在高低起伏的田垄之间蜿蜒前行。
伯言身骑骏马,英姿飒爽地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手中的马鞭不时挥动,鞭梢如闪电般划过道旁那些已经枯黄的毛尾草。随着这轻轻一扫,细碎的草籽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悄无声息地落入深深的车辙之中。
他微微眯起双眼,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天空中升起了几缕淡淡的炊烟。那是寨落中的人家正在烧灶做饭呢!青灰色的烟柱袅袅娜娜地升腾而起,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神秘纽带。然而,秋风这个调皮的孩子可不会让它们如此安静地存在,一阵轻风拂过,便将这些烟柱肆意地拉扯、揉弄,直至它们消散在那澄澈如宝石般的天幕里。
跟在后面的俘虏们则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松软的田埂上,每一步都留下一个浅浅的脚印。草鞋底早已沾满了新翻出来的褐色泥土,仿佛给他们穿上了一双独特的“泥靴”。其中有个年轻的俘虏,不经意间伸出手去轻轻拂过那齐腰高的野草。沉甸甸的野草穗温柔地擦过他的掌心,带来一丝痒痒的感觉。就在这时,两只正在专心啄食的雀鸟受到惊吓,扑棱棱地振翅飞起,在空中盘旋几圈后消失在了远方。
看着眼前这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年轻人不禁喉咙滚动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脚踝,那里还有几日前被铁链磨破后结下的血痂。然而此时此刻,他竟然能够沐浴在这温暖的秋日阳光之下,尽情地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的秸秆焚烧所散发出来的焦香味道。这种平凡而又美好的感受,对于曾经身陷囹圄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戚福勒住缰绳,马匹喷着白气在原地踏出浅坑。他摘下苇笠扇风,棉袍衣襟下露出半截白净的胸膛。几个落在后头的俘虏加紧步子跟上,布衣下摆扫过带露的野蓟,紫花碎落在泥地上,又被后来者踩进土里。
道旁歪斜的界碑爬满地衣,伯言俯身抹去青苔,\"蓟城\"两个阴刻字迹便露出来。他屈指在斑驳石面上叩了两下,碎屑扑簌簌落进枯叶堆。远处忽传来几声啼鸣,惊得埋头吃草的驮马昂首嘶鸣,颈间铁条乱晃着撞碎寂静。
队伍里最年长的俘虏佝着背,却把捆包袱的麻绳往肩上提了提。他盯着天际线处隐约的寨墙轮廓,浑浊眼底映着金灿灿的秋阳。有风掠过野草甸,千万野草齐齐低首,仿佛在给这支沾满尘土的队伍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