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那太好了,我先睡一下,天明再讨论你的研究成果。”
牧良一时没想到,这个“先弄懂字义,再学习音调”的两步走策略,对女孩子的机敏心思,又有了新的认识。
“放心吧,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开头。”
子书银月不再说话,利用牧良的多功能腕表,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扫描书本文字的电子文本,显示在战斗机器人背后的屏幕上。
专心致志地埋头,编辑小程序,开始自己的翻译计划。
残月当空照,蓝星点点稀。
夜晚的温度依旧较高,大约在38度左右。
热浪翻滚不休,有节奏地拍岸发声,仿佛催眠曲调。
一人一机靠在木屋旁边,用身体挡住明亮的光线。
用星际高端信息技术,破解低等文明星球的文字语言,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方式了。
悬崖峭壁顶端,稀疏有致的短叶林,迎风招展哗啦啦作响,似在欢迎宇宙来客。
远方渔家灯火,都已经熄灭。
辛苦劳作一天的渔民们,早已进入香甜的梦境,没有人会无端查看,这一点照明。
黎明,很快光临,阳光热情似火。
一公里外,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到来。
牧良晚起了2个小时,直到上午9点才走出木屋。
看见子书银月专注地神态,便没有打扰她的工作,自行料理完卫生,取出野果与烤肉,津津有味吃了个痛快。
上午10点。
两边的渔民,开始扬帆出海打鱼。
两只渔船,刻意往这边靠拢过来。
发现木筏上,除了昨天见到的一老一少,现在又多了一个戴草帽的紫黑发女孩,并未觉得奇怪。
渔民们,与手舞足蹈的牧良,远远地打个招呼,就此远离而去。
在他们看来,既然这一家老少不愿寻求帮助,表示出拒人千里的独立自主性,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刻意攀谈交往。
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成了自然。
所有渔船全部出海,海潮退却水深不足10米。
牧良用骨枪,串住两条一米长的海鱼,在两边妇女小孩的远远注视下,奋力游到北岸的沙滩上,与他们友好地交流起来。
用生涩的语言,将自己编好的海难流浪故事,连说带划地讲给妇女们听,博取同情加深印象。
熟悉了一下周围环境,从交谈中感觉,这些渔民家属还算友善。
当下,将两条鱼送给了一户热情好客的渔家,空着双手与这户人家的小男孩一起闲逛。
说说笑笑中,走遍了这个百来户家庭的大村落。
小男孩说是小孩子,其实年纪比他还要大,只是身高略矮,属于同辈中的小残废了,故而对礼貌待他的牧良心生好感。
穿行在屋舍树木之间,青石路面老旧破损,皱褶带刺的困兽连环桩年久失修,露出沧桑之意。
他注意到,海边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两层结构。
青石为墙,圆木为柱,防水树胶木板加盖琉璃大瓦为顶,并有加固装置,足可抗住十二级大风。
这种房屋,想来经过了无数代先辈的摸索,积累丰富经验,得出的最佳架构。
立体三角形的力学原理,运用得非常到位,看似简朴实则坚固耐用。
在小孩子的介绍下,两人来到村里,唯一的小商店。
看到这户人家居然镶嵌了一个小玻璃窗,牧良非常意外。
这可是需要较高工艺技术,通过化学合成的,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能够在“牧子星球”的普通建筑上应用,肯定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对于这个星球的工业化水平,他有些看不透了。
询问正在给一位购物妇女取货的中年男老板,终于明白这东西,还是很珍贵的。
这扇半米长宽的玻璃窗,是花了50个银币大价钱,用来装点门面的。
接下来,仔细查看了一番,出售的物品。
类似油盐酱醋等调味品样样齐全,用大大小小瓦罐、瓷缸,甚至是烤干的竹筒装填,有的还用了石灰粉防湿。
烘烤成干的鱼类、兽肉、腌制肉随意摆放,听说是收集渔民的,再转手卖给贩夫走卒。
看到一排木板上,用木盒装好,仅露出一角的布料,问了一下价格才知道,即使是普通面料,做一套夏天服装,也需要2个银币,相当于200枚铜币。
听到屋里传出裁剪布料的声音,大致猜出这家老板,还兼做服装制作,给当地渔民带来了方便。
从城里批量买来的纺织品、无名药品、糖果、银铜配饰等稀罕物资中,发现了一面小巧的玻璃镜子。
一看标价:8个银币,挺吓人的,太贵了。
不过,瞧见那背面与镶边,全是白银,心里也就释然了。
锅碗瓢盆、锄头铁锤、修船捕鱼相关的器具,以及晾晒的烟草、蚊香等,堆满了几个大木架。
角落里,贴着酒字的瓦缸,不知名的油缸,洗衣服的肥皂粉等,都是上百公斤重量,足见这户人家的丰富储备,在两个村子应该算是很富有了。
让他惊奇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书本纸张、木炭笔、素描故事书卖。
小孩子告诉他,南北两个村落,在南村合力建了一座小学堂,请了一位教书先生,给村里50多名学童上课。
牧良瞧见小孩子紧盯木架上,一个装糖的瓦罐,为了套出更多的话来,很是大方地掏出6枚铜币,给他买了一小块红糖,乐得其开心不已。
“你叫什么名字?”
牧良看着小孩子天真的脸庞,微笑问道。
“我叫壬海,他们喊我阿海,你叫什么?”
壬海张开满足的小嘴巴,嘻嘻笑道。
“我叫阿文。阿海,村里有学堂,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牧良有些不解地询问。
“我已经10岁了,再过2年就能上学了。”
壬海挺直胸脯,大声说道。
“阿海将来,一定是个好学生,现在带我去学堂看看好吗?”
牧良趁机给对方,戴上高帽子。
“没问题,我姐姐就在学堂里面,可是老先生很凶,只能在外面看。”
壬海不假思索答应之后,转瞬想到什么,立即有些畏缩了。
“不进去,我们就在外面看看。”牧良赶忙应承下来。
壬海前面带路,两人由北向南行走。
经过一公里长的山坡悬崖时,壬海好奇地转到崖顶旁,盯着下面戴顶草帽,认真看书的子书银月,向牧良提了不少问题。
以牧良的心智,要对付一个肤浅的学前少年,不过是信手拈花的小事。
一通天花乱坠,听得壬海心驰神往。
一路上说说笑笑,牧良从壬海口中,套出了不少信息。
大致明白,老先生给村里50多名学童,只上语文、算术两种课程。
语文课本,他已经有了,算术却没有见过,不知具体内容是什么,深化到了何种程度。
距离不远,两人很快就到了南村的那座小学堂。
这是一座两层大房子,外观与渔民人家差别不大。
下层是教室,上层估计是先生的住宿。
外面用砖石,砌筑了一堵矮围墙,里面种植了十几棵树。
树下是一些简单的木凳子、圆桌子、水池子,以及秋千、练桩之类的物事,略显简陋了一些。
上午11点。
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停止,一群高大青涩的少男少女们涌出了教室,想来是课间休息时间到了。
壬海站在木栅门外,向着一位比牧良还高的女生招手,正是他的姐姐。
经过一番介绍,在壬海的央求下,其姐无奈地领着2人进去,参观了一下教室。
进入宽敞明亮的大房间,里面除了一排排的长凳与长桌,就是搁在桌面的书籍了。
牧良没见到老先生,迅速观察了一番室内陈设,重点留意到墙壁上的素描图文,发现全是一些与计算有关的小故事。
比如其中一副图画,讲的是一位渔民兜售海鱼,每条鱼重10公斤,每公斤1个铜币,2条鱼可卖多少钱?
至此,他终于明白,这些所谓的算术教学,只不过是学会,日常生活中的结算公式而已。
实用性倒是很强,可惜缺少了深层次的理解。
也许,这是初学者的知识,小学、大学应该会更深奥吧。
出来时,利用短暂的交流时间,牧良问清来这里学习的花费情况。
每人每月交1个银币,不管衣食住行,且需要提供海角府的户籍工本,证明身份。
牧良心里有些忐忑不安,金钱倒是好说,当几回梁上君子,劫富济贫可以解决,可是户籍证明,就比较难办了。
不知道此地的具体流程与申请条件,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上课锣声敲响,值勤的学生,呼唤大家进教室上课。
牧良没了进一步了解的机会,只好暂时作罢,待明日再想办法,与老先生做私下沟通。
壬海稍后带他,去了两村的食盐加工作坊。
这里,不仅有土法装置,还有耐高温的铁器、铁缸。
生产出来的食盐,去除了大部分杂质,纯度虽无法与地星科技相比,却也符合人类食用的基础要求。
在商店里,他就看清了食盐的标价,非常地便宜。
一个铜币,能购买半公斤,比鱼肉的价格贵一倍。
主要是取材与加工,都很方便,属于无本之利。
关于重量计算,牧良也打探出来了。
综合“牧子星球”的重力影响,这里的计重结果,与地星称重的实际份量相差不大。
想来人类的智慧,还是比较相通的。
中午游回木筏,吃完中餐休息一会。
按照壬海爷爷的建议,利用一下午时间,重新进山砍伐了十几棵空心木,制作了3米长的简易木筏,方便来往于木筏与南北村之间。
考虑到战斗机器人的骇人面目与能力,他不敢冒这个天大的风险,留出腾挪的空间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