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刻宽恕赦免,不仅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更能稳固未来的帝位。
第二天,
咸阳宫内的讨论依旧紧张而严肃,
**知道,对于支持与否的立场各部官员会有不同的看法。
“此事若成功,可以大大缓解社会矛盾,惠及千家万户”。
两人看着落日,
一致认可让这些无户籍民众回归正常生活的举措是正确的。
不久的将来,
他们或许就能证明这份善意能为整个帝国注入新生力量。
至于能否实现理想中的和平,则留待时间揭晓答案。
数千年后的文人们记录下了那些年代的痕迹,
**讲述了后人记载关于这段历史的奇异之事。
从葛洪笔下的传说,到唐代小说《秦人》,以及种种奇幻故事,
都在试图传递对那个时期的记忆,表达了当时人的情感与反思。
这些离奇的故事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却反映了某种真实的人心所感。
不论其中有多少虚构成分,
都暗示了一个事实: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
而那些无尽的故事里隐藏的警示意义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时代的治理得失关乎无数个体命运。当下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在未来的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李明立即接口道:“又被征召去修建皇陵了吧?”
张三拍手笑道:“皇子殿下,果然一猜就中。”
“秦劳役在皇陵修缮完毕时,察觉到监工准备将他们全体殉葬。为了保命,他提前把消息透露给了一个与他交情颇深的女子。”
“这名女子本是殉葬者之一,但她想尽办法和他一同逃离了险境。”
“两人躲进了山林中静养修行,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过了千年。”
扶苏摇了摇头,忍不住对儒家士人产生了反感。
无论父皇有过多少过错,也不至于上千年都如此耿耿于怀,并用如此卑鄙的方式诋毁他的历史。
王二竖起了一根手指说:“最荒诞的传闻出现在约两千年后的清代笔记中。”
“据清人的记载,乡间传闻有浑身长毛的野人常出没于深山老林。尽管官府多次组织围剿,这些力大无穷、刀剑不入的野人总是让衙役们伤亡惨重。”
“最终县令只好广招天下贤能以求解决困境。一位道士揭榜自荐,县令见此欣喜异常,承诺只要能肃清山野之患,一切要求皆可答应。”
“然而,这位道士却表示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人们半信半疑下仍只能寄希望于他。”
“入山那天,旌旗飘扬,锣鼓震天,众人紧随其后胆战心惊。结果那群野人大胆地从山上奔下,丝毫不惧山下的人群。”
“青壮们顿时吓得抛下道士四散而逃。”
忽然传来了一声吼声——
“筑城墙!筑城墙!筑城墙!”
听到这声喊叫,那些野人仿佛被雷击中般惶恐逃回森林,甚至不敢回头多看一眼。这让原本期待着好戏的围观人群目瞪口呆。
此刻的扶苏已经笑不出来。难以想象儒生们竟耗费千年不停地丑化他的父皇。
故事越来越离谱,简直达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王二严肃地问扶苏:“殿下一心想知道那些野人是如何看待秦朝统治的吧?”
“凭一纸诏书真能使这些人改变态度?这怎么可能。”
扶苏摇头回答,“显然秦朝廷早就失去了民心。这种积弊日久的裂痕又岂是短短数年或几十年就能修补得来。”
但扶苏坚定地说:“我愿意用真心去赢取信任,坚持努力总会有回报的一天!我会让他们重拾对朝廷的信心。”
王二点了点头赞同地说:“诚挚的态度才是最强的利器。皇子殿下能做到。”
但他补充说:“只是明日的朝会上...始皇帝陛下或许对您此次的单独行动有所担忧。”
想到这里,王二的心情有些复杂:昔日,他们曾经一起为国家并肩战斗,意气风发。如今看到扶苏独自承担责任的决心虽感到欣慰,心中却又涌上一层淡淡的惆怅,似乎这是渐渐疏远的第一步。
“先生务必多珍重。”扶苏露出一丝微笑。他在病床上思考良久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过于亲密不仅影响朝政局势,还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危险。因此,适当地拉开一些距离反而是一种保护彼此的方法。
“记得您说过,要做成大事往往需要最艰难的过程。所以要保障您的安全,我也必须开始逐渐与您保持一定的距离。”
坐在马车内感受着腰部传来的疼痛,他无可奈何地苦笑—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
在麒麟殿中的这场讨论更是超乎预期。当始皇帝提出赦免野人提议遭到百官激烈反对时,场面变得十分棘手。
“诸位大臣的意见固然合乎情理,但我更看重实际效用。”始皇帝叹了口气。
“臣认为确实应该慎重处理,否则容易引发更大的混乱。”郑准说道。
“国库会因此减少收入,而军方则可能缺员。”
此时章邯也小心翼翼发言:“这些人逃避赋税、不服劳役,实属有悖国民之职责。”
蒙毅低声提醒道:“ ** 最擅长蛊惑人心。殿下须格外留神。”
面对这一切,扶苏突然提到了一件旧事:“记得齐国之战后四十万大军是怎么处理的吗?”
他的问题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在接下来的一番辩论中巧妙揭示了一个潜在危机。“将军的宽宏大度是否埋下了后患?为什么那些人至今还未真正服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此时背后那个影子悄然靠近他身边笑着注视着他—这个看似平静的画面隐藏了多少未知的故事?
“蒙大人为何沉
“原六国旧地暗潮汹涌,不时有逆贼蠢动。”
“皆因你兄长放虎归山,致成今日之患!”
连番尖锐质问,令蒙毅陷入困惑。
如此犀利言辞出自温文尔雅的太子扶苏之口,他实在难以置信。仿佛看到**亲临麒麟殿一般。
“兵法云:善待降卒,使之感怀恩义,则可胜敌而益强。”
“既然齐王已投降,士兵亦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