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和谢锦南持相同观点:“你大哥说得没错,要是难民不多,官府或许能妥善安排,维持秩序。”
“可若难民数量超出官府的承受能力,那必定会乱起来,甚至引发暴动,到时整个州府都会陷入混乱,万一那些难民逃窜到村子里,我们就危险了。”
谢二勇面色一变:“那..咱们该怎么办?”
谢家听完锦绣的话,都紧张了起来。
谢老头开口道:“先将这事告诉村长吧,让他去各家通知一声,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然后一起商讨。”
大家都没有异议。
谢锦南和谢老头去找宋建国,不巧的是,宋建国去了镇上,两人将消息告诉宋晋就回家了。
晚饭前,宋建国上门来了。
宋晋也是读书人,事情想得长远,和自家爷爷一通剖析后,宋建国便将此事重视起来。
“小晋说得有道理,咱们要早做准备,锦南,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谢锦南点点头,语气沉稳:“村长,我们最好每天都派人去打听消息,只有了解难民的数量、动向以及官府的应对措施,才能及时做出应对,我们提前找好藏粮食的地点,必要时再加强村子防御。”
宋建国听得眼神一亮,感慨道:“大郎啊,还是你脑子灵光,小晋跟我说,你给他讲解的书本知识,比书院的夫子还要易懂,他受益良多,往后还得拜托你多些教导小晋,老头我在这谢谢你了。”
说着,就要向谢锦南鞠躬。
谢锦南忙将人扶起,“村长折煞我了,小晋敬我如兄长,这是自然的。”
宋建国看着一旁的谢老头,笃定道:“谢二哥,你家大郎这么有才学,明年准考上秀才。”
“呵呵,小晋也是个聪明孩子,他们两个都是我们村的希望。”
“哈哈,承谢二哥贵言!”
两老头互相恭维着,脸上笑开了花。
次日清晨。
各家各户都将稻谷晒好入仓了,宋建国在空了的晒谷坪上召开村民大会。
宋建国站在一块平石头上,村民或站或坐,团团围绕。
本来说每家派一个人来就好,但他们都很在意村长到底要说啥事,家家户户都有不少人来凑热闹。
晒谷坪上聊天声热热闹闹,前方宋建国拿着个铜锣铛铛敲两声,大家安静下来后,开始说正事。
“昨日我得到消息,罗州飓风受灾严重,有难民往南方这儿来了,现在还不知是个啥情况,我和谢大郎商量过了,每家派一个汉子,每天安排两人外出打探消息,谢家同意出牛车。”
话音刚落,就有人出声反对。
“罗州离大沥村老远了,就算到了雷州,中间也隔着好些城镇,难民未必会跑到咱们这儿来,粮食也都收回来了,就那几个难民,怕什么!”
谢家人也来了开会,锦绣看向说话的人,然后挑了挑眉。
说话的是白婆子小儿子宋耀祖,今年二十岁,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翘着二郎腿,一脸的不以为然。
宋光宗和自家老弟一个想法,撇撇嘴:“就是,多大点事,村长就爱瞎操心。”
还特意召他们来开会,闲得慌咧。
宋建国板起脸,语气不由得加重:“你怎么知道难民数量多少?万一数量很多,到时官府控制不住,难民逃窜到这儿来,你以为咱们村能置身事外?
你们要知道,那些难民离乡背井,饿久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连人都敢吃!”
村民们面色都变了,他们也不是没经历过荒年,以往北方旱灾,也曾有难民逃到南方来。
这么多年了,大沥村以及附近几个村都相安无事,大不了挨点饿,吃人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宋建国见他们听进去了,顺势提起护卫队的事。
白婆子本来还有点害怕,听到是谢家出的主意,心里顿时就不爽了,那点害怕也没了,冲着谢家方向嘲笑:
“我说,你们谢家也太胆小了,还组织防卫队呢,笑死个人,别难民没来,先把自个给吓死了!”
宋建国瞪着白婆子,不悦地呵斥:“如果情况乐观,自然不用建防卫队,锦南为我们村人着想,是好意,白婆子你不领情就算了,给我闭嘴。”
白婆子梗着脖子,一脸不忿:“哼,你们每家靠着谢家挣了不少钱,自然有那个空闲时间,年底交完税,粮仓得空一半,我们可没那个闲。”
宋耀组听了老娘的话,嚷嚷起来:“就是,我们家没钱又没粮,不趁着天冷想法子多挣点钱,陪着你们胡闹,岂不是要饿死。”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镇上多干几天活。
宋光宗讽刺道:“你们这些人,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别算上我们家,呵,你们好好听谢家的,可得把村子守护好了。”
在场所有人怎么听怎么不对味。
敢情是为了谢家不愿收他们宋家的药材菌菇,怀恨在心呢。
白婆子几个一副浪费他们时间的表情,说完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锦绣心想这一家尽是奇葩。
他们不愿意就算了,也没法强迫。
事关全村身家性命,马虎不得。
只听宋建国转而问起其他人:“你们怎么说?”
吴三婶觉得自己的表现来了,面向村民大声喊道:“各位,全靠村长和谢锦南提醒及时,我们才能躲过飓风,我代表我们家,都听村长的安排。”
紧接着是林婆子谢三奶他们,还有茅草屋被吹塌那几家。
“谢大郎这么说了,我们一定支持。”
”我家也是。”
“还有我们。”
村民纷纷响应,宋建国满脸欣慰。
“好好好,大家都是拎得清的,先做好准备又没有什么损失,等到难民真跑进来抢才后悔就太迟了。”
白婆子和谢家闹翻纯粹是自己作的,怪不得别人,不想着好好修补关系,现在还要和全村唱反调,可不就是拎不清嘛。
散会之后,锦绣和谢锦南商量着把娘家人接来,大家一同有个照应。
于是,两人回到家,赶着牛车去上元村。
快到镇上时,锦绣说道:“相公,入镇,我们去一趟鲜果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