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族人们的口粮,卫生和健康问题也要想办法进行改善。
其实对于这方面的预防工作,熊洪一向很是重视,他刚刚担任族长,就规定了不得在崖壁里面及附近随意排便,必须去指定的地点;在院落建成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厕所给建造起来,并制定了饭前便后洗手的规定;
而围墙建好以后,不仅仅是这些预防措施,还规定了不得饮用生水、定期洗澡、理发等卫生措施,而且还收集相关的疾病预防知识,让巫和熊姜等人对各种植物进行研究,寻找能够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草药。在这些措施的严格执行下,现在围墙里的环境整洁,族人们生病的情况也很少发生,这两年死亡的族人大多数是因为陈年暗疾或者寿限已至,并没有因为环境卫生恶劣引发的疾病导致死亡。
不过人口一下聚集了这么多,让熊洪等人在感觉部落强大的同时,也都感觉到一些紧张和压力。
“目前围墙里已经挤了900多人,现在是冬季,一切还好,可我害怕到了春夏季节,就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疾病,”等大家都走后,宗庙里只剩下熊巫,熊洪才表达了人口集中的另一个危机,“要是处理不好,那就麻烦大了。”
事实上在当初人口集中到熊部落的时候,比如部落集会,熊洪就有些担心会发生疾病。为此只要来到熊部落的族人,不管是谁,必须严格按照熊部落的规定,在搭建的厕所里进行排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而且不能沿着水源便溺、扔废弃物,还有就是不得饮用未经过煮沸的生水。
通过这些禁令的执行,围墙里面的环境卫生依旧保持着很好的水平,不像在其他部落,到处都是排泄物。就像是在白河流域那边的部落里,甚至连自己族人居住的山洞里面,都有不少便便,当初熊洪等人更是从白骨洞里面清理出来不少风干的便便。
另外,熊洪和熊巫也在持续加强对各种植物、矿石的药用研究,尤其是诸部融合之后,熊巫将各个部落原先的巫们都给集中到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将这些部落日常治疗疾病的植物给整理出来,通过熊部落记录、分析等更加先进的方式,做资料的收集。
这些部落的巫们,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些预防、治疗疾病、处理伤口的经验和“偏方”,而熊洪要做的,就是用后世的经验,规范这个过程。
其实部落融合后,熊洪最看重的就是这些巫,甚至比那些原本的族长还要重视,就是看重他们的经验和学习能力。除去一些协助各个居住点文化教育、知识教授的巫外,剩下的,都在熊姜这里进行研究和记录,将原本各个部落的“偏方”给记录下来,解决一些族人头疼脑热等简单的疾病。
事实上,熊部落竹简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熊部落认识的各种植物草药和在此基础上诞生的“药方”,经过熊洪的指导和这些巫们的努力,目前部落在止血、处理外伤、对付发热等领域颇有成效。
而这些巫和熊姜一起,熊部落给他们在宗庙旁边盖了一栋建筑,称为“伤病坊”,专门用来救治受伤的族人或者牲口,还有就是研究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另外就是从部落里挑选聪明一些的孩童,从小开始培养。
伤病坊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人体里的寄生虫进行治疗,自从熊洪当上族长以来,一直要求族人喝热水,不得饮用生水尤其是湖泊、河流里面的生水,也不能食用生肉等,虽然控制住了寄生虫的传播,但防不胜防,总会有些图省事,或者之前已经感染寄生虫的族人,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孩子以及其他部落的族人才接触到熊部落的这些规定,所以熊洪让这个伤病坊最先开始研究的,就是对于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尤其是驱虫。
提到寄生虫,后世的大部分人感觉用一个词形容,恐怕就是“嫌恶”,但其实人的身体里都或多或少会存在寄生虫,不必太过害怕,一般情况下倒也不用太在意,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构不成威胁,比如皮肤上的螨虫。
但也有一些寄生虫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致命,尤其是这个原始社会,寄生虫的危害更要比后世要严重。
其实对于常见感染寄生虫的治疗,一般自然界都有很多合适的材料,前世熊洪的一个亲戚对中药颇有研究,闲暇之余,熊洪也问过一些问题,比如古代怎么给人驱虫。
虽然没有什么文献能显示原始人曾经患什么样的寄生虫,但更迟一点的古代,却有很多资料记载。
古代遭遇最多的,就是蛔虫、绦虫、蛲虫、血吸虫、妇女滴虫(原虫)等寄生虫及引发的疾病,当初那个亲戚跟他说这些的时候,还特意跟他介绍了中药的源远流长及神奇的功效,其他的没记住多少,但如何对付这些寄生虫,却学到不少知识。
对于蛔虫病,熊洪记忆尤深,因为小时候农村都会给大家发那种“宝塔糖”,吃过之后,那场面……让人记一辈子。
在古代,驱蛔虫药多选用芜荑、贯众、雷丸、使君子、干漆、鹤虱、蒺藜子等草药或者植物或者草药,这些植物大部分他都不认识,但只有两种他稍微熟悉一点,因为名字的特殊,熊洪还特意去查过相关的资料。
对于熊部落来说,使君子在温暖湿润的南方,现在是没有机会去寻找的,但另外一种芜荑,却很好找到,尤其是在熊部落北部的树林里,就有这样一种树木。
这种树木跟部落这里生长的榆树很像,但在后世称为芜荑或者大果榆。树木高达20米,树皮暗灰或灰黑色,小枝有时两侧具对生扁平木栓翅,叶厚革质,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花果期4-5月。
后世这种植物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之山坡、谷地、台地、黄土等环境中,耐干旱,能适应碱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
木材可供车辆、农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种子发酵后与榆树皮、红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药用杀虫、消积,以及抗皮肤真菌等作用。
自从去年就发现了这个植物之后,熊洪便命熊姜在今年五月带人去采集过一些果实和种子回来,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处理过程,但大致的方向熊洪还是知道的。
具体的有两个办法:在夏季果实成熟后采下,晒干,搓去膜翅取出种子。取种子浸入温水中,待发酵几天后,加入榆树皮磨成的粉末、树下的一些红土、野菊花末,加适量温开水混合均匀,如糊状,摊平约1-2厘米厚,切成5厘米左右的方块,晒干,即为成品。或者在5~6月间采果取仁,用种子60%,异叶败酱(一种草药,俗称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20%,加榆树皮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晒干。
使用时,将这些方块放在锅中蒸熟,捣碎后混合一些水,搓成一个个直径半厘米的小丸子,每天服用个20丸,过几天就能灭杀腹中的蛔虫了。
除了打蛔虫,对付其他寄生虫的办法,熊洪也都有一些了解,比如对付绦虫,尤其是猪肉和牛肉的绦虫,后世有一种植物叫南瓜,成熟之后的南瓜子,对付蛔虫和绦虫效果极佳,但在这个时代,南瓜还在遥远的美洲,熊部落根本没有,只能暂时搁置。
而对于血吸虫,前世有一种草药名叫槟榔,煎服之后,有很好杀虫效果,但熊部落所处的地域却不适合槟榔生长,但熊洪却没有放弃,命令熊姜等人加大寻找的力度,同时也将向南方探索的计划提上日程,争取早日找到这种植物。
除了这些,对付蛲虫、妇女滴虫等寄生虫,熊洪也都让熊姜他们加大研究的力度,争取早日找到治疗的办法。
毕竟寄生虫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
熊洪可不想看到部落的孩子们受到寄生虫的困扰,他希望部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熊洪对伤病坊的工作非常重视,这段时间经常去查看他们的研究进展,并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熊洪相信只要不断地对伤病坊进行投入,加强研究和制药,部落的族人们将不再受到寄生虫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也不会太远。
当然,熊部落周围能够用来驱虫的植物应该还有很多,可熊洪也没有办法每种植物都有时间去认识,更别提如何去炮制药材,他也不是很懂,只能依靠这些巫的努力和伤病坊的实验,来进行不断地尝试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经验的总结,这就是伤病坊现在以及未来主要要做的事情。
听了熊洪的分析,熊巫也深以为然,他从熊洪这边了解到这些疾病的危害之后,也是毛骨悚然,这900多人聚集的地方,在他眼里看来像个放在火上随时会爆开的爆竹,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爆开,让他不安了好几天。不过随着熊洪对伤病坊的指导和一些药物的研究后,尤其是熊姜制作出了驱虫药之后,他的不安情绪也就减轻了许多。
“今年冬天只能这样,等几天熊姜那边所有的驱虫药给做好之后,让一小部分人先试用一下,看看效果,”熊洪摊了摊手,试药这件事,得先从一些身体强壮的族人开始,“只能分批试用,这样即便有什么问题,对我们的影响也比较小,毕竟伤病坊那边的经验还不够,这种驱虫药有没有什么毒副作用,谁也不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