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于祁同伟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仿佛被无限拉长,充满了煎熬与不安。
他宛如一个等待宣判的囚犯,在惶恐与焦虑中默默等待着那只高悬在头顶的“靴子”最终落地,等待着命运无情的裁决。
周一的晨曦刚刚照亮市委大院,两条石破天惊的消息便迅速在每一个角落蔓延开来,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
其一关乎李达康,这位曾经在市委办秘书一科担任科长一职的年轻干部,如今已华丽转身,转任市政府办秘书一科科长,同时肩负起市长专职秘书这一关键职务,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而另一条消息,则将所有人震得目瞪口呆。
京海市委常委、秘书长祁同伟,在前夜于自家宅邸,被省纪委的工作人员依法带走,即将面临一场严格而全面的纪律审查。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市委大院都陷入了一片哗然之中。
说来也巧,就在不久前,祁同伟还曾态度强硬地要给李达康一个警告处分。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市长祁晓君及时现身,力挽狂澜,成功阻止了这一处罚决定。
如此机缘巧合之下,人们自然而然地将这两件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已经将其视作一种因果关联。
也就是说,不少人都笃定地认为,祁同伟此次的落马,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对李达康的得罪,从而引发了这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自己深陷囹圄。
“这可真是世事难料啊,谁能想象得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起初,当李达康即将调离市委办的传闻开始流传时。
众人纷纷猜测,这位曾经在市委办崭露头角的年轻干部,恐怕即将面临仕途的黯淡期,甚至可能会一蹶不振,彻底沉沦于官场的暗流之中。
然而,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李达康并非如众人所料那般走向下坡路,而是成功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从一座看似稳固的“山峰”,顺利地攀登上了另一座更高、更具潜力的“山峰”。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顺带将那座稍矮的“山峰”——祁同伟给一举削平,使其从权力的舞台上骤然跌落。
毕竟,在众人眼中,祁同伟作为市委常委秘书长,长期以来在官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拥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无疑是一座令人瞩目的“山峰”。
当然,即便在如此明朗的形势下,仍有一小部分人对李达康心存偏见,依旧对他不屑一顾。
在这些人的观念里,李达康自始至终都不过是在走一条依赖领导的捷径。
他们固执地认为,即便祁同伟最终倒台,那也绝非李达康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和能力所达成的成就,而应归功于李达康背后那些隐藏在暗处、精心布局、运筹帷幄的神秘力量。
更有甚者,觉得李达康此次的职务调动,表面上看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微小的退步。
他们的理由看似有理有据,认为市委书记在职务层级和权力影响力上通常都要高于市长,由此类推,市委办的重要性自然也凌驾于政府办之上。
然而,这些观点不过是那些目光短浅、对官场真实生态缺乏深入了解之人的狭隘之见。
实际上,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层圈子里,但凡职级稍高、消息较为灵通的官员们都心知肚明。
此次空降而来的市长祁晓君,其未来的仕途发展上限有着无限的可能,远远超过了书记沙瑞金。
只需粗略地翻看一下祁晓君的履历,便能清晰地领略到她那令人惊叹的晋升之路:
二十岁大学毕业便毅然投身于工作的洪流之中,仅仅二十三岁便担任副乡长这一职务。
二十五岁便升任乡长,二十六岁更是成为乡党委书记。
二十八岁顺利晋升为副县长,三十岁担任县长,三十二岁成为县委书记。
三十五岁担任团省委副书记,三十七岁担任团省委书记。
而如今,年仅三十九岁的她,已经成为京海市的市长。
她的晋升速度犹如火箭般迅猛,然而每一步却又都走得沉稳扎实。
放眼全国,能够拥有如此辉煌而耀眼履历的官员,实在是屈指可数,堪称凤毛麟角。
按照这样的发展轨迹继续前行,不出五年,祁晓君极有可能成功迈入副省级干部的行列,开启更为辉煌的政治篇章。
而在官场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秘书的晋升速度往往与他所跟随的领导的晋升速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所以,李达康能够有幸成为祁晓君的专职秘书,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就像是祖坟上突然冒出了缕缕青烟,福运高照。
正因如此,无论是与李达康相识已久的故交,还是仅仅听闻其名的陌生人,都纷纷慕名而来,向他送上诚挚的恭喜与祝福。
一时间,李达康被热情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忙得晕头转向,甚至连正常的工作交接都无暇顾及。
直到第三天,他才好不容易从这纷扰的祝贺声中脱身,正式前往政府办报到,正式踏上他全新的职业征程,迎接那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
“李科长,可算是把您给盼来了!”
市政府秘书长王光旭满脸堆笑,热情洋溢地迎了上去。
不仅如此,他还大张旗鼓地召集了各科室的负责人,郑重其事地为李达康操办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欢迎仪式,那场面看上去煞是隆重。
“秘书长,您这般盛情,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太过抬举我了。”
李达康嘴上虽然客客气气地回应着,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但眼神却在不动声色地细细打量着这位市政府的“大管家”。
只见王光旭容光焕发,面色红润得很,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人。
李达康心思敏锐,稍微在心里盘算一下,便瞬间洞察了其中的微妙之处。
原来,在此之前,政府办主任一职由张庆峰担任。
虽说从职务层级来讲,张庆峰名义上是王光旭的下属。
可实际上,张庆峰仗着自己是沙瑞金的亲信嫡系,在工作中常常自行其是,对王光旭的指令置若罔闻,几乎在所有事务上,都是张庆峰说了算。
面对这种局面,王光旭心生一计,选择了“装病”这一策略,干脆称病不来上班。
这样做,一方面巧妙地避开了与张庆峰的正面交锋和矛盾冲突。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己作为秘书长的权威和颜面,可谓是一招一箭双雕的妙计。
如今,形势有了新的变化,新市长祁晓君走马上任,张庆峰也随着沙瑞金一同调任到了市委那边。
如此一来,王光旭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可以重新出山,再次树立起他在市政府的“大管家”地位和形象,继续施展自己的影响力。
“哪里是我抬举你,这分明是祁市长对你赏识有加啊。”
王光旭神色庄重地说道,
“我听闻,祁市长为了把你从沙书记那边争取过来,那可是费了好大的一番周折,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这个人一向有个优点,那就是坚信领导的眼光,领导看中的人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肯定是不会看走眼的。”
王光旭说得言辞恳切,掷地有声。
这一番话,不但将祁晓君的能力和眼光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同时,也不动声色地夸赞了李达康,让旁人听起来,仿佛他对李达康也是极为推崇和看好的。
“果真是能担当秘书长这一要职的人,这话说得,简直是八面玲珑,无懈可击。”
通过这短暂的接触和交流,李达康对王光旭有了更为透彻、深入的认识和判断。
不过,他可不会因为王光旭说了几句奉承讨好的话,就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
毕竟有祁同伟的前车之鉴,他心里清楚得很,谁又能保证,过不了多久,王光旭不会也像祁同伟那样,突然使出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手段和招数?
-------------------------------------------------------------------别走开,下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