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完了,也宣讲完了,剩下的就是执行了,为了避免引起混乱,桓温决定先在江陵、襄阳、武陵、长沙和衡阳五郡推行,这五郡是北方流民最多的地方,也是土地最肥沃的地方,只要把这五个郡治理好了,那么剩下的郡就好推了。
于是,桓温将江陵郡太守纪贺、襄阳郡太守袁宏、武陵郡太守朱序、长沙郡太守陶范、衡阳郡太守徐广召集起来,力陈土断之行的必要性,要求五人务必严格执行政策,厚植人口,开源税收、扩大兵源,以实现富国强兵。
虽然桓温说的慷慨激昂、唾沫四溅,但是五人却都对桓温爱搭不理,倒不全是对土断政策的排斥,更多的是对桓温的瞧不起,这五人皆出身士家大族,祖上都曾是朝廷重臣,纪贺的爷爷是曾经护送司马睿过江的骠骑将军纪瞻之孙,袁宏的祖上曾在东汉世代为官,朱序的父亲曾官至益州刺史、平西将军,陶范更了不得,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陶侃陶将军,苏峻之乱就是他作为主将平定的,就连最不起眼的徐广,祖上都曾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学博士,在当时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虽然桓温也是士族身份,但是跟这些人比起来,还是要差了那么一点点的。
当然,土断政策的利弊,他们心里是清楚的,只是他们自身也是士族,家族当中也有不少佃户,但是这都不影响他们对这项政策的判断,只是涉及到家族利益,在家族和国家利益的权衡当中,更加倾向于家族利益而已。
“各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土断政策能否执行下去,就看诸位的了,拜托了。”桓温激情演讲完后,双手抱拳,对五位太守又打了一次感情牌。
但是五位太守却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虽然也抱拳回礼了一下,但是却是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
对于这样的态度,桓温也是无奈,自入朝为官以来,官员心不在焉的表情桓温都司空见惯了,反正这帮富二代出来当官也纯粹是为了玩玩,干的好干不好都会升迁,何必太认真呢?所以桓温也就见怪不怪了。
五位太守走后,桓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朝廷养着这么一帮废物,能坚持到现在,确实也是不容易啊。
虽然面临着种种不配合和各种困难,但是在桓温的全力催促下,土断之政还是在荆州大地上开展开了,虽然只是在五个郡试点,但是依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首先就是没有土地跟地主也没有依附关系的流民,在得知落户之后能够分配土地,自然是高兴万分,纷纷自发前往户籍登录处登记户口,桓温也不含糊,凡是登记户口的,一律按人口分配土地,当天登记,当天分配,并且对于越早登记的,也享有优先土地选择权,所以刚开始的前几日,户籍登记处人满为患,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土断新政还是搞的风风火火的。
再加上桓温深知宣传的重要性,命画师将户籍登录处人满为患的现象画成画张贴在各大城门处广为传播,号召更多的流民前来登记,并宣传土地有限,先到先得,更加引起了流民间的恐慌,大家争先恐后、扶老携幼的纷纷前来登记,生怕晚了土地就没了。
看着这热闹的影像,桓温笑的合不拢嘴,心想这新政推行也没有想象中的复杂嘛,这不是很简单嘛。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一直人山人海的户籍登记处终于冷清了下来,桓温很高兴,决定召开一次月度工作总结大会,于是召集各郡太守携带已经落户的统计报表来刺史府开会。
开会之前桓温很高兴,心想那么多人涌到登记处一定落户了不少人,可是当看到各郡统计上来的报表顿时傻了眼,五个郡加起来落户的人口数一共也就一万余户,不到四万人,这跟之前统计的荆州共有约三百万侨籍人数相差实在太大,大到桓温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遍遍的追问:“这是所有的吗?这是所有的吗?你们确定没有落下的吗?”
在得到了五位太守肯定的答复的时候,桓温彻底愤怒了:“举各郡之力,奋力落户,紧张月余居然只落了一万户?这是欺我荆州无人乎?”
看着愤怒的桓温,五位太守还是无动于衷,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们其实也早已预料到了,前往登记的基本上都是在外面流浪的流民,这些流民本身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士族豪强们也不在乎,所以就让他们登记去吧,只要别动他们的佃户就行。
看着五位无动于衷的太守们,桓温再一次怒了,这是典型的庸官懒政,一群富二代占着茅坑不拉屎,之前的时候不归自己管也就罢了,现在归自己罢了,就绝不允许再出现这种庸官懒政的事情了。
于是,在赶走五位气定神闲、云淡风轻的五位太守之后,桓温决定上奏朝廷,将这五位太守全部罢免,然后换上肯踏实干活的人去继续推行新政。
可是,桓温的这一举动却被同样出身士族的郗超揽了下来,桓温明白郗超的意思,他是希望自己不要得罪士族阶层,但是当前的情况下,若是这五位太守不解决,就根本就不可能推行土断新政,所以为了新政,桓温豁出去了,一定要将这五位太守拉下马,最不济也应该调到别的地方去,只要不在我桓温的眼皮底下就行。
可郗超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桓温若是真的把这个罢免五位太守的奏折递了上去,那么桓温这个官也就不用当了,放眼整个朝廷,那一个官员不是官宦士族子弟,瘐冰不是?王坦之不是?何充不是?刘倓不是?司马昱不是?甚至就连自己郗超、袁乔不是?
桓温这是要站在整个社会的对立面,若是整个社会都不容你了,你还能生存吗?郗超不希望桓温走这条路,他还指望着桓温功成名就呢?但是他又非常理解桓温推行改革有所作为的心情,所以他说道:
“不管怎样,我们手头也落了一万户的人口了,数量虽小,但至少开了个好头。”
“一万户也算开个好头?你在想什么呢你?”桓温有些气急败坏的吼道。
“至少,我们也应该鼓励一下吧。”郗超瞄了一眼醒,笑着回答道。
桓温一愣,沉思了一会,似乎明白了什么,又看了看郗超,二人眼神对视了一下,继而哈哈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