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阿牢已然成为许昌城内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自然不能再叫阿牢,所以他便恢复了自己的原来的姓氏刘,并改名刘建,在张遇手底下担任游击将军。
其实在太守府内之时,刘建就已经认出了桓温,但是刘建并没有敢认,因为他清楚桓温敢深入敌境这么远,必然会有自己的目的,而且桓温的事迹刘建也听说了不少,西征蜀地,消灭成汉,推行土断,担任荆州都督,已然是东晋王朝响当当的人物,若是让别人知道了桓温孤身一人来到许昌,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为了桓温的安全着想,刘建并没有吱声。
在桓温行色匆匆的从后门离开之后,刘建担心桓温的安全,所以也悄悄的跟了上去,在确定桓温有危险之后,便又急匆匆的从兵营调兵,因为自己毕竟还是在张遇的手下做事,所以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才选择让手下全部用黑布蒙上了脸,然后才有了刚才的那一幕。
听完阿牢的自述,桓温叹息不已,其实他一直以为阿牢没有突围出去,牺牲在了彭城,而且对于殷浩拿着书信逼迫南康公主一事更是毫不知情,对于褚蒜子跟南康公主这两个女人,桓温怕是一辈子都还不清二人的债了。
街道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张遇肯定会马上知晓,为了安全起见,刘建便带着桓温等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一进门,桓温就看到了一个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的小孩,不由的大吃一惊,他隐约感觉这个小孩的形态很像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将领,但是一时想不起是谁来。
正在桓温疑惑之际,刘建抱起小孩对桓温说道:“这是我的儿子,今年五岁,为了纪念主公跟公主,我给他起名叫刘牢之。”
“我晕,他就是刘牢之?”桓温恍然大悟,不由的以手抚额,喃喃自语道:“原来刘牢之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呀。”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刘牢之到底还是个小孩,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若是这个小孩按照原来的轨迹正常的生长的话,必然会成为名垂青史的那个人物,但若是因为桓温而引来祸端让这个小孩夭折的话,那么桓温罪过就大了,所以为了不连累刘建,桓温决定连夜离开许昌。
刘建有些不明所以,刚才还好好的,为何看到孩子之后就要立即离开呢?
看着疑惑的刘建,桓温当然不能告诉他实情,只能含糊的告诉他:“你已经成家了,总要为家人着想,刚才在街上杀了那么多的匈奴兵,他们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为了不连累你们,我们还是连夜走吧。”
“走?你又能走到哪里去呢?这里可是赵国境内,到处都是胡兵,你们是走不出去的。”看着执意要走的桓温,刘建着急的说道。
“那也要走,不能连累你们。”边说边招呼冯乐跟张代离开,刘建急了,便连忙跑到门口,张开双臂,满含热泪的摇着头,在那个忠君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刘建曾经背叛过桓温,现在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可以弥补了,他又怎么能轻易的放弃呢?
看着刘建这个样子,桓温也是深受感动,但是他深知胡人的狠毒,当年石虎连自己的五岁的孙子都杀,更何况是汉人的小孩呢,若是让胡人知道了是刘建救了自己,刘建全家的性命都难保的,为了不让历史留有遗憾,桓温还是坚持要离开。
正在二人僵持不下之时,门外迎来了敲门声,桓温跟刘建一个激灵:“难不成是匈奴兵追来了?”
刘建连忙透过门缝往外瞧,原来是太守张遇,刘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张遇他还是信任的,于是便打开了房门,让张遇走了进来。
其实刚才的动静那么大,一下子死了几十个匈奴兵,张遇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而他通过现场很快就判断出,这是刘建所为,原因很简单:刘建作为许昌城的城防部队司令,在事情发生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不符合情理,而且放眼许昌城内,也只有刘建能够在短时间内集结大批的士兵跟匈奴兵对抗,而且还敢当街斩杀胡兵;在张遇看来,刘建肯定是知道桓温等三人的真实身份,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救他们。
张遇进门之后,并没有理会惶恐不安的刘建,而是神色严峻的死死的盯着桓温,此时的他已经确信桓温绝非一般人物了,但是他现在并不想知道他到底是谁,因为桓温跟刘建当街杀死了那么多的匈奴兵,刘勃勃回去之后一定会告诉他的父亲刘卫辰,刘卫辰在颍川城内有一万的匈奴兵,战斗力非同小可,张遇绝非对手,所以他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稳住刘卫辰,而稳住刘卫辰保全自己的关键,就是把桓温交出去。
但是把桓温交出去,也就意味着断了自己跟东晋彻底的决裂,在当前局势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张遇这样做就是自断死路,所以张遇并不想这么做,所以他思来想去之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姚襄一直希望张遇应该派兵支援襄国,抵抗冉闵,张遇不想搅这趟浑水,所以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托,现在桓温在许昌惹了这么大的祸,姚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让桓温以张遇的名义,带着一队人马前往襄国,一来可以向姚襄表态自己已然派兵,二来也可以安抚刘卫辰,就说两队人马在街上闹了点矛盾,不小心动起了手来,也似乎能说得过去,而且张遇判断,姚襄现在也不敢跟自己彻底的翻脸,毕竟他也需要后方的稳定,所以此计应该能行。
张遇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桓温倒是觉得是个机会,他觉得若是能给他一支武装,凭借自己的千年智慧,他是有信心把这支武装带大的,而且能去襄国也是极好的,现在各路诸侯云集襄国,燕国的慕容俊、雍州的姚襄、冀州的石琨都已前往襄国抵抗冉闵,桓温去了不仅可以见到姚襄,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会会冉闵,若是能争取到冉闵的支持,北伐大业也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