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现在让田香担任守城副官,其实就是想让桓温把北城的防守彻底的交出来,全部由田香来负责,这样一但桓温想叛变的话,至少还有北城可以守卫,北城与南城之间隔着一条漳河,所以北城的防守自成体系,有单独的城门可以防御,而且皇宫紧挨着北门,紧要关头也可以从北门出城直接逃到太行山上隐藏起来。
对于蒋干的这个想法,桓温自然是明白的很,所以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下来,毕竟当初让田香守北门也是为了安抚这遗老遗少,为了让他们彻底的放心,桓温甚至把铜雀台的城防司令部也搬到了南城来,这样就等同于把北城全部拱手托付给了田香。
桓温的这一举动让董皇后颇为满意,顿感安全感十足,但是蒋干却是深深的担忧,他担忧的并不是桓温的反叛,而是田香的能力,毕竟田香至高也就是个龙骧将军,若是有能力的话,早就提拔起来了,现在把如此重要的北城托付给了这么个人物,蒋干不得不捏把汗。
桓温的成功也让城外的戴施坐不住了,他没有想到此时的危机重重的邺城居然还有人有胆量出来夜袭敌营,而且还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功,戴施本来就是拿邺城是座孤城,无力抵抗鲜卑军才会提出要求先见传国玉玺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趁人之危,把传国玉玺骗到手再说。
现在邺城居然还有如此的战力,自己若是继续装腔作势的话,那么万一邺城成功的突围出去,那么到手的鸭子就真的飞走了。
戴施越想越不对劲,自己现在向谢尚打保票一定能拿到传国玉玺,这万一要是做不到的话那自己这官也就做到头了,还想继续建功立业的戴施心一横,决定冒险入城,亲自游说冉智和蒋干,将玉玺骗出来,只要玉玺到手了,那么其他一切就都好办了。
现在入城,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打败面前的鲜卑军,突围入城,显然这并不是戴施所能够做到的,鲜卑军野战能力十分的强,连冉闵都被他们俘虏了,自己没有冉闵的本事,自然也就不敢冒险跟鲜卑军在无险可守的野外作战,所以突围入城显然不现实。
第一条不现实,那么就剩第二条了,趁夜色偷偷入城,偷偷入城重点在于一个偷字,就是趁鲜卑军不注意之时,偷偷摸摸的穿过封锁线,然后跑到城墙之下,由城内的人打开城门,偷偷的溜进城中。
既然是偷偷摸摸的入城,自然就不能带太多人,带太多人就意味着暴露目标,所以戴施在深思熟虑之后,挑选了一百名心腹,这一百名心腹都是长期追随戴施,戴施对他们绝对的信任。
这一百名士兵虽然不多,但是也代表了戴施的态度,戴施的想法就是:拿自己做人质,留在邺城,将传国玉玺骗出来之后,由这一百名士兵护送回建康献给朝廷,然后自己再想办法脱身。
想法很好,就是不知道对方干不干,戴施觉得冉智应该能够答应,毕竟现在他们确实已经走投无路,戴施的督军何融向戴施建议道:“此时冉智走投无路不假,但是把将军您留在他们那里也没有什么用处,现在邺城最缺的其实并不是士兵,而是军粮,若是将军能以军粮为诱饵,诱骗他们把传国玉玺交出来,以换取军粮,属下以为成功机率会比较大。”
何融的建议让戴施眼前一亮,对呀,对方最缺的是军粮,若是以传国玉玺换军粮,想必对方一定会干,毕竟玉玺那玩意又不能吃。
信心十足的戴施立马派人联系刘猗,跟对方说自己要入城,刘猗大喜过望,连忙向蒋干汇报,蒋干心细,觉得现在戴施入城一定另有目的,但是对方主将入城本身就是对冉魏政权的支持,蒋干再心疑也说不出什么来,所以双方约定在当天晚上四更时分之后,在城西的金明门外,以三声布谷鸟叫为暗号,偷偷的打开城门,放戴施他们进来。
当天晚上,戴施便带着一百名士兵顺利的穿过封锁线,来到了金明门外,在对过暗号之后,蒋干命人偷偷的打开了金明门,放戴施他们进来了。
由于此事进行的十分隐蔽,蒋干并没有告诉桓温,桓温自将指挥部从铜雀台移到南城之后,跟蒋干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所以不跟桓温讲还情有可愿,但是蒋干连冉智都没有汇报,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在有人偷偷的向冉智汇报戴施入城之后,冉智本能的吓了一大跳,他本能是以为是援军来了,邺城有救了,兴奋的手舞足蹈,为了表示对戴施的重视,冉智连忙在皇宫勤政殿召开了一次朝会,所有在邺城的剩余官员全部到场,桓温作为大将军,自然也不能缺席。
等桓温匆匆赶来的时候,大殿之上已经站满了人,其实冉魏政权的中央官员已经逃跑了一大半跑,但是冉智为了充场面,临时提拔了一批官员上来,这样显得冉魏政权依然实力很强。
为了表达对戴施到来的欢迎,冉智把他请到了大殿之上,让他坐在了在自己的龙椅旁观,这在皇权至上的年代,是个莫大的荣誉,冉智这样做也是为了彰显对戴施的重视。
然后戴施却不以为然,虽然场面搞的很大,但是依然掩盖不住众官员迷茫的神态,而这一切戴施都看在眼里,所以在他看来,冉魏政权是一个即将灭亡的政权,即便是冉智把龙椅让给他做,他也不屑一顾,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传国玉玺,所以虽然冉智对他尊敬有加,但是戴施的眼神里却充满了蔑视。
可桓温的到来却让趾高气扬的戴施震惊的从椅子上瞬间站了起来,桓温没有见过戴施,在桓温崛起的时候,戴施还不过是个小小的治栗校尉,所以桓温不认识戴施情有可愿。
但是戴施却是见过桓温的,桓温伐蜀归来之时,满朝文武在褚蒜子的带领之下皆到码头迎接,场面极其浩大,而那时候的戴施已经升任司隶校尉,虽然官依然不大,但却敢在迎接之列,当年的桓温意气风发,连走路都带风,戴施自然对他印象是相当的深刻,那时候的戴施就已经暗暗的把桓温当作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戴施之后励精图治、英勇作战,很快就在军队里崭露头角,一步步的作到了现成的位置。
所以当桓温活生生的出现在戴施面前的时候,戴施的震惊之情溢于言表,整个人都震的不知所措,打死他都想不到,居然能在这个危城之中,见到自己的偶像,而此时自己的偶像,居然还成了对方政权的大将军?这让谁遇到这种情况都得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