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司马昱上台之后,明面上是在扶持殷浩,打压桓温,其实暗地里一直在拉陇其他势力,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事实证明司马昱确实是自晋室东渡以来最优秀的皇室成员,经过司马昱不懈的努力,此时的朝廷上下都已是司马昱的人,朝廷当中有王蒙、王坦之、王彪之、刘倓、王羲之、谢安等人把控着各个要害部门,政治上又争取了褚蒜子及少年天子穆帝的支持,初步实现了政治上的政令统一;
军事上殷浩北伐声势浩大,接连收复了谯郡、濮阳,将帝国的边界推到了黄河流域,为司马昱的政治声望添砖加瓦;
外交上段齐政权、慕容鲜卑的燕国政权、氐族苻氏的秦国政权、鲜卑拓跋部的代国政权接连向东晋称臣,再加上冉魏政权的灭亡,实现了东晋名义上的天下一统;
地方上扬江两州的殷浩、梁州的司马勋、益州的司马无忌、豫州的郗愔、兖州的陈逵、青州的蔡裔皆是司马昱的人,司马昱的权势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与司马昱权势一直在增长不同的是,桓温这几年却几乎销声匿迹,根本就没有任何作为,所以说此时的司马昱根本就不再害怕桓温什么?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何充病死、诸葛无绪隐退,朝廷当中支持桓温的势力已经很微弱,就连一向支持桓温的褚蒜子也渐渐的开始隐居幕后;
因为此时的穆帝已经长大,虽然还未亲政,但是在一些政事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任何一个新成长起来的帝王都会首先对朝廷当中的权臣发起挑战,在司马昱的煽风点火之下,穆帝自然而然的就把之前权势逼人的桓温当成了对手,并且因此还常常跟自己的母亲褚蒜子发生冲突;
褚蒜子是一个非常豁达开明之人,她深知穆帝为何会变成这样,虽然她一直在维护着桓温,但是从整个天下来讲,桓温的崛起也确实是对司马氏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褚蒜子觉得,穆帝跟桓温起冲突是高晚的事,倒不如在自己还能掌控朝局的时候,提前把问题暴露出来,这样即历练了穆帝,又可以打压一下桓温,更为关键的是,一但局面闹的不可开交,自己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据中调和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褚蒜子开始渐渐的把政事交给了穆帝处理,而自己则在皇宫内筑一佛堂,天天吃斋念佛,除了特别重大的事务以外,也已经基本不再过问政事了。
所以在看了桓温奏章的司马昱并没有给桓温回信,而是给殷浩去信,他在信中鼓励殷浩继续努力,争取一场大的胜利,只要殷浩崛起了,司马昱就可以一鼓作气,继续打压桓温。
当前桓温能够掌握的州除了荆州外,还剩下孙恩担任刺史的宁州和李述担任刺史的交州,以及吴隐之担任刺史的广州,这三个州都十分的偏远,经济不行,兵力也不足,境内也是叛乱常起,自己都自顾不暇,也就无法给予桓温支持,所以司马昱的想法就是,待殷浩北伐成功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殷浩去荆州,将桓温调到广州或者交州去。
而调殷浩去荆州去其实是一箭双雕的事情,桓温经营荆州多年,在荆州当地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桓温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他据有荆州,只要失去了荆州的桓温就像失去了牙齿的老虎一样,即便再厉害,也咬不动人了。
而调殷浩去荆州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司马昱早就在提防殷浩了,为了防止殷浩成为第二个桓温,司马昱故意将殷浩调往比扬州更加富有的荆州,明面上看是兑现对殷浩的政治诺言,但其实是为了将殷浩调离他经营多年的扬州,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便再有能力,重新培养势力也得需要个五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司马昱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聚集力量,打造一支真正属于朝廷自己的部队,这样就可以彻底的打压地方势力,实现晋室的中兴。
其实在司马昱初掌朝政之时就开始谋划组建一支新的军事力量,只是当时殷浩北伐还没有成效,桓温的势力还是很庞大,同时又没有合作的人选来组建这支军事力量,所以司马昱才没有付之行动。
司马昱对这个人选要求非常高,因为事关晋室中兴,所以必须慎之又慎;首先他不能是士家大族当中的人物,当前的士家大族势力太大,不但掌握地方经济,还把控政治资源,同时还有一部分本身就拥有武装,所以士族本身就尾大不掉,若是继续由士族中人来担任这个角色,那么这个军事力量早晚又要为某一士族所掌握,所以司马昱对这个角色人选首先就是要排除是士族中人;
第二就是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声望,因为承担着组建新的军事力量的重任,组建新的军事力量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即要得到朝廷的认可,又要得到大臣们的认可,否则的话在组建的过程中必须会受到很多挚肘,若是没有一定的政治声望的话,将很难胜任这个角色。
第三就是这个人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军事素养,至少应该是打过仗的将军级人物,从头开始组建新的军事力量涉及到制度建设、军需粮草的调度、各级官兵的操练以及军事士气的培养,没有一定的军事素养肯定是搞不定的;
第四就是司马昱要求这个人物必须要年轻化,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就是因为侵淫官场多年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个人倾向,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参与一些政治斗争,不可避免的参与到不同的政治势力当中,而年轻将领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年轻、有激情、有朝气、有理想,更多的考虑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那些乌七八糟的政治斗争,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司马昱可以在这张白纸上灌输他们忠君爱国、为国效力的理念,培养成真正的帝国中坚。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所以司马昱才迟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是司马昱并不着急,他很清楚这样的人需要碰,他有的是时间去碰这样的人,现在殷浩北伐还未成功,桓温的势力也刚刚被打压,而自己也是刚刚才全面掌握了政权,一切才刚刚开始;现在司马昱最大的希望殷浩能够给点力,打一场真正的大胜仗,为自己争取一点脸面的同时,也可以找理由再打压一下桓温。
可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是希望他怎么样,他越是不怎么样,司马昱觉得以殷浩之才,即便是打不了一个大胜仗,也至少不会吃亏的时候,许昌那边传来了惨败的消息,司马昱看到战报之后气的当场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