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尚在许昌惨败的消息传到了江陵,桓温直接笑破了肚皮,他躺在李娇的怀里笑的说不出话来,一直以来,朝廷都在拿殷浩打压桓温,而殷浩也是相当的孤高自傲,目空一切,北伐以来得益于北方各政权的混乱局面,殷浩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没有想到一年多的努力,在许昌全部毁于一旦,一夜回到解放前。
桓温之所以笑的不能自已,主要还是谢尚的战法问题,明明是一场遭遇战,结果却打成了歼灭战,当然,不是谢尚歼灭对方,而是被对方歼灭,这种小儿科式的打法,简直是闻所未闻,就这种指挥作战能力居然还被朝廷给予厚望,还要拿殷浩来打压自己,这不是笑话又是什么呢?
嘲笑之余,桓温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之前一直忽略的一个对手,那就是氐族的秦国政权,氐族桓温当然不陌生,当年的成汉政权就是氐族,对于这个民族,桓温之前也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去了解。
这氐族是与羌族同源的,都发源于西周时期的西戎,春秋战国时代,部分羌人内迁至略阳一带,开始学习汉人耕种,逐渐汉化,汉化的羌人就成了氐族,在与汉人的频繁接触中,受汉族先进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其语言、经济、文化基本上与汉人无异。
正是由于氐人的这些特征,在所有的胡人政权当中,氐族是与汉人最为融洽的,它既不像羯人那样嗜杀,又不像匈奴人那样好战,它们更像是趁乱占据了一块地盘过自己小日子的割据军阀一样,并没有引起各方的注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苻氏的崛起才会如此的突然,它不像成汉政权的李氏与仇池政权的杨氏,占据一块地盘过自己的小日子,而是积极进取,占据了肥沃的关中不说,还要图谋中原,大有学习赵国石氏统一北方之势。
正因为如此,桓温才敏锐的察觉到,未来北方政权当中,除了鲜卑慕容部的燕国政权之外,另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氐族苻氏的秦国政权,这两个政权将是未来东晋面临的最强劲的两个对手。
而后刘建从前线带回来的消息,也证实了桓温的猜想,刘建自告别张遇之后,行至长葛,碰巧遇到了前来援助谢尚的姚襄,刘建认的姚襄,出于军事上的敏锐性,刘建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选择尾随姚襄的大军来到了诫桥,随后也就目睹了诫桥之战的全过程。
诫桥之战后,苻健并没有选择返回长安,而是趁胜直接带军进入许昌,当时张遇正在领兵围剿残余的晋军,等察觉到苻健入城之后,为时已晚,秦国大军已然占据了许昌城,张遇无奈,只得向苻健投降,苻健并没有为难张遇,而是封他为征东大将军、豫州刺史,为了防止张遇继续反叛,苻健决定带张遇返回长安,同时任命第三子苻生为许昌太守,豫州牧,名义上代张遇镇守豫州,其实已然是鸠占鹊巢,将许昌据为已有了。
许昌已丢了,颍川自然也就不在话下,在苻健的要求下,张遇只得让颍川的上官恩也一共投降,苻健派第五子苻方为颍川太守,邓羌为镇东大将军,率军两万进驻颍川,颍川距离洛阳很近,而洛阳又是羌族姚襄最后一个大郡,苻健如此安排,意欲何为就再明显不过了。
不过这些都已经跟张遇没关系了,在苻健的运作下,张遇的部队已经被解散,并入到了秦军序列当中,虽然张遇还顶着个豫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的头衔,实际上已无一兵一卒,张遇已经事实上被解除了武装。
不久之后,苻健准备返回长安,他要带着张遇一起走,张遇无可奈何,只得携带家眷跟随苻健前往长安。
张遇的亲生父母早亡,张遇从小是跟随继母韩氏一起生活,是韩氏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张遇拉扯大,虽然是继母,但是母子情深,张遇待韩氏如同亲生母亲一样孝顺,所以此次前往长安,张遇理所当然的要带韩氏一同前往。
没成想苻健在见到韩氏之后,竟然看上眼了,这韩氏虽然已年近四旬,但是风韵犹存,身材丰满,熟女范十足,苻健在前往长安的路上之时就经常对韩氏嘘寒问暖,殷勤不断,而韩氏守寡多年,对于苻健的殷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二人就这样眉来眼去了一路。
到了长安之后,在丞相苻雄、大将军苻菁的劝进下,苻健不再遮遮盖盖,决定公然称帝,他命人依照传说中的传国玉玺造了个假玉玺,然后就声称在许昌得到传国玉玺,苻健是天命所归,君权神授,在苻雄、贾玄硕等人的劝进下,苻健在长安的太极殿正式登基称皇帝,建国号大秦,追谥父亲苻洪为秦惠武皇帝,以永和七年为皇始元年,修宗庙,设百官,以长子苻苌为太子,弟弟苻雄为丞相,妻子强氏为皇后,张遇的继母韩氏也被封为昭仪,韩氏地位虽然没有皇后高,但是因为深得苻健的庞爱,在后宫当中地位颇高,连皇后强氏都得让她三分。
而张遇因此“子以母贵”,加官晋爵,被苻健任命为司空,位列九卿,在秦国的地位十分显赫。
正式称帝的苻健也不再客气,称帝第二天就发布命令,他以邓羌为征东大将军,皇三子苻生、皇五子苻方为镇东、镇西将军,从颍川、许昌方向向洛阳发起进攻,同时命丞相苻雄、大将军苻菁率三万大军从涵谷关出发,攻打羌族大本营滆头。
秦军携称帝之余威,来势汹汹,羌族姚襄又接连遭遇大败,实力大不如前,自然是抵挡不住秦军这凌厉的攻势,在稍作抵抗之后,便迅速的败下阵来,连丢洛阳、滆头,兵败阳平,不久后,苻雄又派秦将高昌、李历追杀姚襄至阳平,姚襄再次不敌,败退至麻田,在与尾随而来的秦军撕杀之时,姚襄的战马被流箭射死,幸好弟弟姚苌来救,姚襄才得已逃脱,等走到元城之时,姚襄只剩部众两万户,军队六千人,可以说是悲惨到了极点。
为了避免羌族全军覆没,无奈之际,姚襄想起了谢尚在淮水河畔的话,准备率部投奔东晋,由于五弟姚绪已经留在健康任质子,姚襄又派了四弟姚苌、七弟姚尹买、八弟姚硕德、九弟姚绍前往健康求救。
姚襄让五个弟弟同时出现在健康,一来说明形势十分紧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方,再不相救羌族就有灭族的危险了;二来也是向东晋朝廷表达诚意,自己派五个弟弟前往建康,若是朝廷不信任的话可以将这五人一起留下做人质。
谢尚在知道姚襄的处境之后,心急如焚,他知道姚襄此时的处境与自己有很大关系,因此竭尽全力的帮助姚襄,此时的殷浩还是名义上的北伐主帅,都督江北七州诸军事,因此姚襄之事理应由殷浩来处理,谢尚本以为殷浩会很痛快的答应姚襄的请求,帮助安置姚襄部众,谁知殷浩嫉妒姚襄的名声,竟然一口回绝,以姚襄乃胡族人士,不愿再重蹈五胡颠覆中原之事为由,直言绝不会接纳姚襄部众入境。
这让谢尚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