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桓温进京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大张旗鼓,而是只率两千轻骑兵轻装简行,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抵达京城健康,桓温之所以如此低调,主要还是归功于西中郎将沈劲的出色表现。
上次的采石矶对峙,沈劲的强势表现让桓温印象深刻,桓温没有想到朝廷当中竟然还有如此勇敢的将领,虽然桓温一直想着找机会教训一下沈劲,但是碍于当前战场形象瞬息万变,桓温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对前燕作战上,因此不想在京城浪费很多时间,为了避免再次与沈劲发生对峙,所以才会选择轻装简行,速战速决。
其实桓温想多了,他有点高估了朝廷里这帮士族勋贵们的政治智慧,在上次采石矶对峙之后,虽然沈劲表现出色,但是因为出身寒族,又是刑家的缘故,朝廷并没有进一步重用他。
相反,因为沈劲的经历跟桓温有些类似,祖上都是出身刑家,扬州刺史王坦之居然害怕沈劲趁机夺取了扬州的兵权,调到广陵担任徒有虚名的广陵相,这让沈劲十分的郁闷,也十分的无奈。
待到桓温的部队出现在京城附近的时候,守城官兵惊恐万分,连忙报告给了掌管京城卫戍部队的右卫将军司马纵。
司马纵是武陵王司马曦的长子,武陵王司马曦是晋元帝司马睿的第四子,丞相司马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因为司马曦还担任着太宰的职务,虽然只是一个虚官,但是也是三公之一。
司马曦是反桓温的核心人物之一,一直不甘心桓温掌控朝廷大权,时常教育儿子司马纵要自立自强,以便有朝一日能够帮助司马氏重撑大臣,不再受权臣的摆布。
而司马纵也是一个喜欢舞枪弄棒的主,平时就喜好习武练兵,掌握政权的司马昱觉得司马纵是宗室当中难得的习武之人,因此将掌管京城治安的卫戍部队交给了他掌权,同时又任命他为右卫将军,全权负责京城及皇宫的安危。
司马纵也利用这个机会一直在积极的练兵备战,这让郗超、江彪等代表桓温势力的官员们十分的忌惮。
但是司马纵虽然喜欢舞枪弄棒,但是到底没有实战过,所以上次桓温引兵进京之时,司马昱本来意欲让司马纵领兵抵御,奈何司马纵慑于桓温的威名不敢前往,司马昱才不得不让沈劲暂时统领卫戍部队前往采石矶阻止桓温进军。
由此可见司马纵本身就是一个外强中干之人,此次见桓温带领轻骑兵突袭京城,当场就吓尿了裤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大男人居然是哇哇直哭的去见自己的叔叔司马昱,在汇报之时也将桓温的两千轻骑兵描绘成了两万,枉称黑压压的一大片直扑京城而来,这让一向以稳重着称的司马昱也慌了神,就在司马昱不知所措之时,下面人来报称桓温进城了。
这让司马昱丈二摸不着头脑,不是要攻打京城嘛?怎么还没开打就进城了呢?摸不清状况的司马昱连忙让人再去打探,才明白桓温原来只带了两千兵进京,因为桓温是大将军、大司马,掌控天下军事,因此守城官兵不敢阻拦,在没有得到右卫将军司马纵同意的情况下就打开了城门让桓温进了城。
桓温进城之后并没有前往皇宫拜见穆帝,也没有去找司马昱,而是径直的前往了郗超府上,在那里,郗超已经秘密将已经投靠桓温的士族官员招集在了一起,桓温此次进京就是要与他们会悟,商讨如何解决穆帝及其党羽的问题。
桓温到达郗超府之后,郗超便立即将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计谋告知了桓温,郗超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杀人立威。”
因为要震慑的人是皇帝,所以这个杀人还不能杀普通之人,杀普通之人立不了威,必须杀地位尊贵、或者朝廷重臣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震慑住皇帝及其党羽,把桓温的威望给立起来,从此不敢再招惹桓温。
桓温虽然不想杀人,但是由于朝中反桓温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自己北伐之时不受掣肘,在思考再三之后,最终也只得同意了郗超的计策,决定第二天由桓温亲自出马,首先弹劾宗室当中反桓温最起劲的武陵王一系。
武陵王司马曦,是晋元帝司马睿第四子,虽然政治才能不如五弟司马昱,但也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王爷。
司马曦生母因为身份低微,所以司马曦起初并不受司马睿的重视,当时武陵哀王司马喆无子,于是司马睿便将司马曦过继给司马喆当儿子,在司马喆死后也就继承了他的爵位。
司马喆与司马睿是亲堂兄弟,司马喆的父亲是司马澹,司马澹与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是亲兄弟,二人都是司马懿之子司马伷的儿子。
司马伷虽然不如他的两个哥哥司马师、司马昭出名,但也很有能力,少年时就有才望,在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被封为东莞郡王,以皇亲身份在徐州镇守抵御吴国。
他治军有方,深得将士爱戴,后来西晋伐吴之战时,司马伷与众将奉命伐吴,率军数万兵出涂中,孙吴抵挡不住,吴帝孙皓不得不亲自带着皇帝玺绶到司马伷处投降,吴国正式灭亡。
司马伷因伐吴有功,被晋武帝司马炎徙封为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并将东莞郡加封给琅邪国。所以,司马伷是琅邪王一系的始封王。
司马伷临终之时上书晋武帝请求把封国分给自己的四个儿子,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批准,于是长子司马觐承袭琅邪王爵,次子司马澹获封武陵王,三子司马繇为东安王,四子司马漼为淮陵王。
司马觐死后,长子司马睿承袭琅邪王爵,随后又东渡江南称帝建立了东晋政权,将琅邪王爵又给了儿子司马绍,于是琅邪王爵便在东晋有了特殊的意义。
武陵王司马澹在永嘉之乱时不幸被石勒擒获,随后被石勒杀害,儿子司马喆东渡江南投靠司马睿,司马睿让其承爵武陵王,可惜司马喆无子,于是司马睿便将司马曦过继给了司马喆,同时将湘东郡赠予武陵国,作为武陵王的食邑。
尽管司马曦被过继给了司马澹,但是因为血缘的关系,司马曦依然很受历代皇帝的重视,因此屡屡提到提拔,最终官至太宰,是名义上的文官之首。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郗超才会建议首先打击司马曦,司马曦本身并没有过错,不太好找借口,但是他的儿子司马纵是个突破口,司马纵为人放荡,喜欢舞枪弄棒,生性残忍,而且酒后经常对左右说要除掉桓温等话,这事人尽皆知,所以郗超建议,让桓温拿司马纵开刀,杀一儆百,树立威望。
然而桓温则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觉得司马纵虽然是司马曦的长子,但是并未承爵,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小的右卫将军,杀他并不足以立威,而司马曦则不同,司马曦是晋元帝司马睿之子,当朝天子之曾叔父,丞相司马昱之兄,而且还是太宰,位列三公,即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廷重臣,德高望重,若是直接拿司马曦开刀的话,效果自然要比杀一个司马纵要好的话。
桓温的话让郗超倒吸了一口气,郗超就算再狂妄自大,也没有想过要动司马曦,毕竟他的身份实在太尊贵,但是看到桓温那坚毅的目光和严肃的表情,追随桓温多年的郗超明白,桓温已然下定了决心,郗超自知桓温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到,于是便长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个武陵王爵位,大概率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