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三年,赵益任武安伯牛童为兵马大元帅,镇国公主赵庆为副帅,出征辽东小朝廷。
元武五年中,盛京城破,韩帝于小皇宫中自缢。
至此乾朝政权覆灭,赵氏政权实现大一统。
牛童和阿庆东征乾朝立下汗马功劳,武安伯府爵位升为侯爵,镇国公主加封镇国侯,爵位可由嫡亲子孙继承。
获封的圣旨送到公主府时,阿庆还在辽东处理事情未回来。
李少珩为支持妻子的事业,已经从刑部退下来,专心在公主府教导儿子长生。
公主府没有长辈在,总要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
当初要从刑部退下来时李父千般万般不同意,还说要遣荣氏到东都给他照顾长生。
李少珩只有这么一个独苗苗,哪里敢让后母帮他带。
也没听李父的话,直接就向岳父赵益辞官了。
李父在福建气得跳脚,却又拿他没办法。天高路远,他的鞭子还伸不到东都来。
圣旨是李少珩和儿子长生一起接的,颁旨的还是礼部尚书梁定坤。
从梁尚书手中接过圣旨,李少珩问道,“不知公主何日回来?”
阿庆有送信回来,不过信中并未表明何日班师回朝。
梁定坤摇了摇头,“驸马爷若是想知道,何不进宫问一问皇上。”
连驸马爷都不知道,他一个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送梁定坤出去后,长生抱住了他亲爹的大腿。
“爹,长生想要娘!”
长生已经三岁多了,生得唇红齿白,圆头圆脑的很可爱。
即使当娘的不在身边,李少珩也将孩子养得很好。
平日里无事就带着长生进宫看望太祖母和祖父祖母,他嘴又甜,很是得长辈喜欢。
不过到底年纪小,从他渐渐记事起,身边就没有娘这个人。
看到别人有亲娘宠着,受委屈了也有娘哄着,他很是羡慕。
上次他和明月妹妹打架,明月妹妹躲在舅母怀里哭,舅母就细声细气安慰妹妹,也不骂她。
只有爹,虎着脸说他应该让着妹妹。
他不帮自己的儿子,竟然帮别人家的女儿!
若是有娘在,娘肯定会心疼他。
刚才颁圣旨的爷爷都说了,娘打了打胜仗,娘肯定要回来了。
李少珩拍了拍儿子的脑袋,笑得温润,“我们长生真有福气,瞧瞧,你娘给你挣了个爵位呢。”
阿庆这么多年,功劳苦劳都占了,得一个侯爵其实并不出格。
有这样本事的妻子,他就是后半辈子都窝在府里窝在后宅又有何妨。
旁人笑他吃软饭,那是他们羡慕嫉妒恨。
若是叫他们有吃软饭的机会,恐怕一拥而上跑得比谁都快。
可惜,阿庆偏瞧不上他们,只爱他一个。
长生还小,哪懂什么爵位,他只听说快要回来了,他就想要娘。
“爹,问问,问问外祖!”
李少珩无奈笑了笑,“好,咱们进宫去,问问你娘什么时候回来。”
将圣旨供奉起来,父子二人去了皇宫。
从赵益口中得知阿庆至少得等到年底才回来,父子俩都有些失望。
进宫一趟,李少珩又带着长生去给花氏和田氏请安。
二人出了慈宁宫,田氏感叹道,“少珩真是个好的,这么能干的一个孩子,竟然舍得辞了官职在家带孩子。”
说来孙女真是走了大运,能遇到孙女婿这样好的丈夫。
冯氏和兰雅浓等女眷正好都在慈宁宫陪田氏说话。
冯氏顿时接话道,“真是倒反天罡了,爷们儿留内宅,娘们儿上战场,阿庆可真是个奇才。”
她那笑容,也不知是真羡慕还是讽刺。
不过那句娘们儿叫人听了就是刺耳。
兰雅浓笑了笑,“二婶这话说得,谁叫妹妹是百年难遇的将才呢,现在是朝廷需要她,妹夫这番取舍,为的不仅是妹妹,还有家国大义。毕竟只有他在府里顾好了孩子,才能叫妹妹放心在前线征战呀。”
赵静虽然也出色,但跟阿庆相比,那可差得太远了。
还好意思在这儿称呼小姑子娘们儿,真是越老越活回去了。
田氏笑道,“孙媳妇说得对,正是这个理呢。”
祖母夸赞她,兰雅浓眼睛顿时笑得弯弯的。
“英娟,你一把年纪了,说话还是注意点吧,免得让小辈听了笑话。”
冯氏被婆婆批的老脸通红,含糊着说了没几句话就出宫去了。
得知母亲归家的日子,小长生开始扳着手指数日子。
天气越来越冷,开始穿袄子了,长生穿得跟个球一样,圆圆厚厚的。
腊八这天,公主府里熬了腊八粥,给各个亲朋好友家里送去。
互赠腊八粥的习惯,一直都有。
宫里也赐了腊八粥过来,李少珩和长生没有吃家里做的,而是吃宫中送来的。
盛出来时腊八粥还是温热的,内侍说公主府是第一家送的,可见皇上对公主府的看重。
阿庆在这个当爹的心中,一直都排在前面。
长生胃口一直都很好,跟阿庆一样很能吃。
一碗腊八粥咕噜咕噜下肚,他还想吃,被李少珩止住了。
“等会儿就用午膳了,现在少吃点。”
粥占地方又不顶饿,意思一下就行了。
爹不允许,长生只能乖乖放下碗筷。
等吃午饭的空隙,李少珩叫他去练字。
他现在还小,一日写一篇简单的大字即可。
不知怎么地,长生今日不太想动,他磨磨蹭蹭,就是不想到书房。
李少珩也不惯着他,抱着他就往书房走。
长生哇哇叫着不要写字,脚丫子荡来荡去反抗着。
没进书房,就见三宝朝着这边来,屁颠屁颠的跑得飞快。
“主子!小主子!公主回来了,公主回来了!”
李少珩站在原地愣了许久。
长生不知何时从他怀里滑了下来,“我娘在哪里?在哪里?”
长生拉着三宝的衣袖,奶声奶气急切问道。
三宝喘着大气,“去,去宫里了,等会儿......就回来。”
将领回朝,要先到宫里见过皇上。
阿庆也不例外。
长生扭着圆滚滚的小屁股,朝府门外跑。
“我去找娘!”
他太圆了,以至于重心不稳,倒地上翻了个跟斗,又笨拙地爬了起来。
见儿子跑出院门,李少珩连忙追了上去。
长生跑得很快,像一颗球一样眨眼间就滚到了公主府大门口。
李少珩却停住了脚步,怔在原地。
阿庆一身银色铠甲,银冠束发,犹如俊俏的玉面小将军,笑意盈盈骑着黑色高头大马里外府门外。
她一眼就看到从大门里弹出来的小胖子。
李少珩时常写信给她,信中画有长生的小像,所以她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她的长生。
“娘!”
长生仰头欢喜无比,这声娘叫得脆响。
阿庆走时长生还小,他不记得现实中阿庆的容貌,但书房里还有许多李少珩给阿庆画的画像,他早就将画中阿庆的各种模样记在心里。
即使变了装束,长生还是一眼认出他的亲娘。
一跃从马上跳下来,阿庆轻松抱起长生,“儿子,娘回来了!”
她捏了捏长生的小肉脸,心情很好。
平日里长生最讨厌别人捏他的脸了,特别是二舅舅,但娘捏他的脸,他很喜欢。
他屁股上的肉更多,娘捏起来肯定会更舒服,等回房间他就亮屁股给娘捏。
“娘,您真英武!”长生会的词汇量很多,看到阿庆那边飒爽从马上跃下来,他眼睛都看直了。
“得空娘带你骑马。”
“好耶!”长生高兴地欢呼。
哄了儿子,阿庆抬眼看向李少珩,笑得灿烂,“我回来了。”
李少珩喉头滑动,最后只是嗯了一声。
这次出征之后,阿庆就留在了东都,短时间内不会再赴战场。
一个孩子太少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梦,她还想再生个可心的姑娘。
可惜跟李少珩接连努力了大半年,肚子都没有动静。
她以为自己身体出了问题,请大夫看诊,却说她很正常。
最后三宝说漏了嘴,得知李少珩早在她生完长生之后就服了药,以后再也不可能有孕了,阿庆差点没气死。
女儿梦被丈夫亲手掐灭,还是在好几年前,阿庆好长时间都没理他。
李少珩花样百出,花了好长时间才将人哄好。
元武七年,阿庆任云南总兵,带着丈夫儿子赴任。
元武十二年,赵益传位于赵湛,光荣从皇位上退下来,当起了闲散轻松的太上皇。
阿庆得大哥重用,调任西北总督。太上皇和太后夫妻游历至西北,带走了外孙长生,李少珩专心给妻子当起了幕僚。
阿庆历经三代帝王,享年八九十岁。
在她去世三天后,李少珩也随他去了。
夫妻二人共葬于皇陵,就在赵益和花氏陵墓的旁边。
(全文完)
山水有相逢
下本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