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畜生,惹了这么大的祸,还不赶快给你兄长跪下认错!”
“殿下,天爵他年纪还小,平日里不明事理,难免会听人挑唆,行差踏错,殿下切莫不要和他计较,我们回去会好好教训他。”
王宫寝殿。
郭洺只是让人传唤弟弟郭天爵,却没想到父亲郭子兴,继母张氏,竟然全都陪着对方一起来了。
二人见了郭洺,连忙拉着郭天爵给他下跪认错,口中不断为小儿子求情,生怕郭洺盛怒之下,会不念及兄弟情分。
此时此刻,寝殿内除了几人之外,郭洺的四个妻妾也都在。
见公婆都在为小叔子求情,俞扉烟于心不忍,缓缓走到郭洺身边,开口劝说道:
“夫君,天爵兄弟毕竟年少,念在他初犯的份上,就饶恕他这次吧,来日他若再犯,夫君再好好惩治他也为时不晚。”
眼看父亲、继母,正妻,全都劝自己饶恕弟弟郭天爵,郭洺原本也存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思。
只是他抬眼望向郭天爵,却发现这家伙,到了自己这里,竟然还不老实,眼睛时不时朝自己身后的两名爱妾孙曦和徐云卿身上乱瞟。
“好你个臭小子,简直色胆包天!”
郭洺算是被这家伙彻底激怒了,当即伸手揪住对方衣领,声音冷冷道:
“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死不悔改了!”
“吴弛,马上把这不知死活的东西,给孤押进天牢关起来,重杖二十!没有孤的命令,谁也不准放他出来,也不准任何人前去探视!”
“末将遵命。”
吴弛闻言,犹豫啊片刻,向后挥了挥手。
当即便有几十名卫士,从殿外冲进来,将郭天爵囫囵摁倒,给对方戴上脚铐和手枷。
郭洺的继母张氏见状,连忙跪在大殿内,声泪俱下地替儿子求情道:
“殿下,殿下,你饶了天爵吧,怎么说他也是你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才十几岁,如何受得了二十大板,殿下是做兄长的,难道就不能宽宥自己的弟弟吗?”
郭天爵这时候终于知道害怕了,急忙随母亲一起跪下,边哭边向郭洺乞求道:
“兄长,我知道错了,我以后都不敢了,饶过我这次吧……”
一旁的郭子兴也打算开口求情,只是抬起头,见郭洺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老头子原本想说点什么,立刻又吓得闭上了嘴巴。
俞扉烟再度开口,对郭洺劝道:“夫君,天爵毕竟是你的亲弟弟,何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免得外界议论,说夫君你凉薄冷血、不近人情。”
“不行,你方才莫非没注意到这小子的眼神,当着孤的面他都敢如此放肆,再这样纵容下去,这天下还有什么他不敢干的?”
郭洺挺直身子,沉声道:“这次必须给他一点教训,先打他一顿,再关他两三个月,若不如此,他如何会吸取教训?”
其实郭天爵之所以如此顽劣,一来确实是他秉性如此。二来则是因为当初他和郭子兴、张氏,一直被朱元璋囚禁在安丰,长时间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第三则是张氏对他太过溺爱,不管他做了什么错事,张氏从来不会出言指责,反而各种开脱。
然而郭洺并不是张氏,他可不会因为郭天爵是自己的弟弟就惯着对方。
正因为对方是自己弟弟,自己反而要严惩不贷,这样才能给其他外臣一点震慑,让他们知道,自己连亲弟弟都不讲情面,遑论其他人。
细究起来,其实明初朱元璋之所以滥杀功臣,固然是因为朱元璋刻薄寡恩、翻脸无情,但不得不说,那帮被杀的功臣之中,确实也有许多嚣张跋扈、残虐百姓的凶恶之徒,死得其实并不冤枉。
郭洺当年曾经发过誓,将来一定会与功臣们共富贵,但前提是这帮功臣得安分守己,不做十恶不赦之事,否则自己就是想信守承诺,只怕也要身不由己了。
这次正好借惩治弟弟郭天爵一事,敲山震虎。
“孤意已决,不能再让这小子如此无法无天下去了。来人,现在就把他带下去!”
顿了顿,郭洺不顾张氏等人再三求情,依旧下令,将自己的弟弟收监。
“遵命!!”
这次,吴弛没有再犹豫,立刻派人将郭天爵带出大殿。
处置完弟弟,郭洺派人将父亲和继母送出寝殿,自己则留在殿内,和几个妻妾说话。
看到俞扉烟欲言又止,郭洺主动问道:“小烟,你是不是觉得孤太冷血了,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肯宽宥?”
“妾身知道夫君不是那样的人,只是……”
俞扉烟心有不忍道:“只是对天爵来说,这样的惩罚,实在太重了。”
孙曦想了想,提议道:“夫君,关押一段时间无妨,板子就免了吧,万一这回打得重了,落下了什么残疾,就是想不惹外界非议也难呢。”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吴弛是个知道轻重的人,他下手自有分寸,不会真把那不争气的臭小子怎么样的。”
郭洺说罢,忽然感觉很累,对几名妻妾摆了摆手道:
“你们退下吧,让孤自己静一静,今夜孤不要人服侍。”
“是……”
四女闻言,心中颇有些失望,但还是领命退下。
…
处置亲弟弟之事,至此告一段落,但郭洺接下来的几日,心情却一直不是很好。
身处如今的高位,他开始越来越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帝王,自己必须随时保持无情与冷酷。然而这与他自己的初衷,却是背道而驰的。
好在初三这天,江北传来一条好消息,这才让他沉闷的心情略微得到恢复。
“上位,庐州的左君弼,听说张士诚投降以后,算是彻底被吓坏了,连日派来亲信,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打算归顺咱们吴国,希望得到主公善待。”
“不错,这家伙也算识时务的人了。”
难得开年来听到这样一条喜讯,郭洺心情大悦,吩咐吴弛道:“告诉左君弼,叫他尽快完成交接,举家搬迁到金陵来,孤封他为伯爵,仍不失为富家翁。”
“是。”